万能险迎监管新规 或将告别固定最低保证利率
**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关于加强**型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本着从严监管的思路,突出问题导向,并实行“新老划断”的监管政策。《通知》将于5月1日起实施。
业内人士认为,《通知》将进一步**险企的刚性负债成本,减少投资冲动,更好实现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利差损风险。短期内,**型人身保险(以下简称“**险”保费收入或将受到**冲击,但有利于行业长期持续稳健发展;同时,现有保单持有者的**保证利率不会因新规而改变。
可以设置保证期限
**险作为一种兼具保险保障功能和投资功能的人身保险产品,一般在产品名称中包含“**型”字样,可以不定期不定额追加保费或者调整保险金额;设立单独保单账户,可领取部分或**保单账户价值;保单账户价值提供**收益保证,**保证利率不得为负。
《通知》从产品管理、账户管理、资产负债管理、销售行为管理等多个方面对**险加强监管。其中,几方面新规备受行业关注。
一是,保险公司为强化资产负债管理、保障客户长期利益,可以对**险**保证利率设置保证期间,保证期满以后可以合理调整**保证利率。这与此前的监管规定有较大区别,此前的**险在保险期间内各年度**保证利率数值应一致,不得改变。而从今年5月1日起,新开发的**险或将告别固定**保证利率。
二是,明确除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和年金保险等产品外,其他产品不得设计成**型。同时,**险的保险期限不得低于5年。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险保障期限拉长至5年及以上,同时鼓励保险公司通过合理调整退保费用、保单持续奖金等产品设计要素延长保单实际存续期限,有助于进一步满足消费者长期保障需求,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三是,强化资金运用监管。强化集中度监管,对**险资金投资单一股权投资基金、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等的比例,从严设置上限。强化关联交易监管,禁止通过多层嵌套、通道业务等方式开展不当关联交易。强化非标投资监管,对**险资金投资非标不动产和非标金融产品的比例,从严设置上限。
普华永道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知》针对**险开发适用的产品和保险期限、**保证利率的保证期设置、**账户的盈余分配及特别储备使用规则、**险资金运用的限制和流动性的要求等都进行了具体界定,有利于险企**刚性负债成本,减少投资冲动,管好流动性风险,并确保盈余分配的公平合理,从而更好实现资产负债匹配,**长期利差损风险。
对消费者有何影响
在提升**险保障水平、**险企利差损风险的同时,《通知》对险企的**险保费收入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对**险消费者又有何影响?这也是市场普遍关注的两大问题。
从保费收入来看,近年来,在市场利率走低、**险结算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下,**险保费收入呈下降趋势。业内人士认为,根据《通知》,**险**保证利率不再“一次定终身”,加上结算周期、结算利率的变化,短期内预计**险保费收入仍将保持下滑态势。
**险保费的一部分作为风险保费和各种费用,用于提供保险保障,另一部分则进入投资账户,形成“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根据金融监管总局统计数据,去年行业的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为5787亿元,同比下降2.8%;今年一季度,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为2605亿元,同比下降7.8%。
从**险结算利率(年化,下同来看,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已发布3月份结算利率的1122款**险中,结算利率**的为3.5%,有31款;结算利率在3.0%及以上的**险共有519款,占比46.3%;另有18款产品结算利率不足2%。同时,根据监管规定,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型保险产品**保证利率上限为1.5%,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1.5%执行;**保证利率超过上限的**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
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存量**险保单中,有部分产品**保证利率较高,由于**险结算利率不能低于其**保证利率,因此这部分保单给险企带来的利差损压力较大。随着《通知》的实施,险企新增保单的利差损风险将更加可控,但**险的吸引力也可能减弱,短期将对其保费收入产生抑制作用,但有利于行业长期稳健经营。
从消费者角度看,中华联合保险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所**保险研究员邱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根据“新老划断”的原则,消费者已经购买的**险保单,其**保证利率仍会按照合同条款规定执行。而对于是否购买新的**险产品,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规划、风险偏好以及对收益的预期来综合判断。上述业内人士也表示,“可以对**险**保证利率设置保证期间”不是“必须设置”,体现出监管为保险应对风险提供更多路径,但这并不会影响已有保单的效力。
周瑾也持有相似观点。他补充分析说,**险未来的结算利率,需要遵循《通知》中关于结算利率和特别储备的要求,保险公司需要更加规范地运作。预计未来新增**险大概率会下调保证利率,设置保证期限,规范特别储备和结算利率的使用,不同险企的收益率水平也会基于其投资能力和业绩的表现出现分化,因此,消费者对于保险公司及其**险产品的选择需要更加审慎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