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育儿补贴“投资于人”托举未来

  日前,**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这是我国**在**范围内实施的普惠式生育支持政策,也是我国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突破,体现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导向。

  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政策,面向育儿家庭直接发放现金补贴,此前已在多个省份有过探索。此次在**范围内**实施育儿补贴制度,释放出**对于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决心,其背后是我国对于“投资于人”的长远考量。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到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均受到了全社会的欢迎。从**实践看,生育支持需要综合施策,以现金方式直接补贴生育家庭,帮助**生育养育成本,可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低收入育儿家庭来说也更直接、更实惠。

  据测算,**育儿补贴每年将惠及2000多万个婴幼儿家庭。从总额看,这项支出不是个小数目,虽然主要由**财政承担,仍需要综合考虑可支配财力和地区间平衡等现实问题,算好这笔“投资于人”的经济账、长远账。

  算好经济账,需权衡财政支出与民生效益。短期内,政策实施会增加财政压力,但这种现金补贴,可以更灵活地用于育儿消费,对内需形成直接**。有网友戏称每月300元补贴“不够买一罐奶粉”,但对于低收入育儿家庭而言,可以起到**的兜底作用。如果再叠加税收扣除等举措,相当于增加了育儿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对于提振生育意愿能起到促进作用。类似举措在此前部分省份试点中已释放积极的政策效应。

  算好长远账,需强化政策可持续性。**育儿补贴制度被称为“投资于人”的里程碑,尽管能否实质性地改变生育意愿还有待观察,相关政策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但其起步意义重大,彰显了政策诚意。不过,在育儿成本抬升的背景下,政策效能会逐步减弱,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因财政差异在执行上打折扣的现象,这就需要通过对政策举措的不断优化,持续释放长期红利。

  作为宏观政策的创新之举,“投资于人”有利于促进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以育儿补贴制度为起点,未来**会有更多的“投资于人”政策举措落地实施,让我国经济发展充满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