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李锦记的边疆行:粤菜师傅跨越千里对话新疆风味

  盛夏的新疆,喀什老城的街巷飘散着烤包子的焦香,天山牧场披上葱郁的新装,这片土地正以绚丽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其魅力不仅在于壮美的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更在于其令人垂涎的美食文化。而在一道道悄然融合了浓郁南粤风情的创新疆味中,李锦记酱料的醇厚酱香,正成为连接边疆与珠江的味觉桥梁,增添了一抹独特而诱人的“融合风味”。


  美丽的新疆孕育着**的可能与机遇

  李锦记希望厨师班班主任陈国永,是中式烹调**技师、**烹饪名师,也是广州市援疆支教团的一员。自广州与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确立对口支援关系以来,共同发展的使命便跨越万水千山,在祖国西北边陲落地生根。饮食文化作为鲜活、日常的载体,也是撬动乡村振兴、促进就业增收的**支点。

  怀揣对技艺传承的热忱与援疆使命的担当,陈国永老师踏上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来到新疆疏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任教。他带着李锦记“思利及人”的本心,用技艺与真情,点亮戈壁绿洲间的希望之火,书写着饮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

  从零开始:匠心点亮希望之光

  来到新疆疏附县,眼前的学生大多来自乡村,烹饪基础几近为零。面对“零起点”的教学挑战,陈国永没有丝毫退缩。他从中餐热菜烹饪基本功入手,培养学子包括抛锅(火候、刀工、调味技术等技能。从最基础的握刀姿势教起,手腕如何用力、刀刃角度如何控制,对油温的感知、火候的掌控、和谐的调味平衡,他全心投入教学工作,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疏附的年轻学子。

 

 陈国永为学子演示烹饪技法

    大师工作室:烹饪技艺的传承与育才之道

  为助力职业教育,推进“粤菜师傅”培养工程在疏附县的发展,广州援疆工作队与疏附县教育局共同打造了200平方米的“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陈国永被委以重任,成为工作室的主持人。后来,他也成为了李锦记希望厨师粤菜师傅班的班主任,不断为粤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工作室的建成,帮助粤菜技艺的援疆工作推向深入、形成长效机制,也成为了滋养当地餐饮人才培养、“文化润疆”的重要基地。


  作为“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主持人,陈国**断发扬、融汇粤疆文化

  工作室悉心观察和选拔有潜质的“种子”学生,组建专业技能训练队。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帮助发挥学生个人所长,激发学习热情,提升职业技能和稳定就业,打造一条舌尖上的振兴之路。


  学子们认真学习烹饪技能

  工作室还进行“师带徒”工作,将工作室面向全校教师敞开大门,即使是语文、数学老师,只要有兴趣和潜力,也能在此接受系统化的烹饪技艺培训。通过此举,陈国永希望能为学校培育本土化的烹饪师资力量,确保粤菜与饮食文化能在疏附形成技艺传承的长期化和自主化。

  “他手把手的向我传授刀工、勺工、翻炒等专业技能,很快我从厨房‘小白’成长为大厨,并且顺利拿到了中级中式烹调师的**证,我非常感谢陈老师这段时间对于我的帮助。” 疏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赛乃外尔·巴亚吉说。


  赛乃外尔老师通过烹饪学习,获得中级中式烹调师**证

  据统计,工作室已培训烹饪专业教师、学生超过250名,为疏附县培养了一批厨界精英和致富带头人。

  疆粤合璧:李锦记酱香点亮融合美味

  除培养**的烹饪技艺人才,陈国永老师也不断助力粤疆饮食文化融合,通过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创新研发疆菜粤做,实现粤菜和本地特色菜品的相互结合。

  在陈国永看来,真正的融合并非生硬嫁接,而是基于对两种风味的深刻理解、尊重与巧妙平衡。李锦记丰富的酱料产品线,成为陈国永实践“疆菜粤做”不可或缺的“秘密武器”。新疆优质的牛羊肉、独特的香料如何与粤菜的技法、理念相结合?陈国永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改良创新菜品和酱料超10项,为当地菜式创新与旅游适口提供了强大赋能。


  粤菜技艺与疆菜特色的结合,展现了中华饮食的融合之美

  叉烧是粤式烧腊的经典名片,传统选用猪肉。陈国永抓住新疆羊肉品质极佳的特点,大胆革新,以李锦记叉烧酱为核心调味料,并精心调整配方——巧妙**糖度,适度提升咸鲜风味,更贴合西北地区偏重的口味倾向。经充分腌制、精心烤制的羊肉叉烧,入口既有新疆羊肉特有的醇厚脂香与嚼劲,又**复刻了粤式叉烧焦香边缘与软嫩**的口感。这道极具辨识度的融合硬菜,让当地师生倍感亲切又充满新鲜感,成为推广粤菜烧腊技艺的成功范例。


  结合了粤式技法和新疆特色的羊肉叉烧深受大家喜爱

  粤菜中“焖”的技法讲究火候与酱香**,能**程度激发食材本味,并赋予浓郁风味。陈国永将这一技法用于烹制新疆高品质的羊腩肉。他以李锦记醇厚鲜美的蚝油,替代内陆所缺乏的鲜蚝,并以风味深邃的柱候酱、以及咸甜适口的海鲜酱构建复合酱香基底,形成层次丰富的浓郁酱汁。经耐心焖炖,羊腩酥烂入味,入口即化,这道“酱香焖羊腩煲”,将粤式酱焖的精髓与新疆羊肉的豪迈鲜美**结合,成为一道暖意融融的**佳肴。

  李锦记酱料所承载的味道精髓与品质保证,经由援疆粤菜师傅的匠心巧思转化,碰撞出令人惊喜的和谐乐章,拓宽了人们对中华美食丰富性的认知边界。这种基于相互尊重、深入理解的创新,正是中华饮食文化生命力旺盛、历久弥新的源泉。

  酱香永续:爱心捐赠助力梦想远航

  李锦记对边疆烹饪教育持续助力的关怀与支持也未停止。满载着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望和对粤疆饮食文化交流的热忱,李锦记还向疏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捐赠了50箱优质酱料产品。这些蚝油、叉烧酱、柱候酱、老抽等经典产品,正是大师工作室研发“疆菜粤做”的核心调味伙伴和灵感源泉。它们将继续滋养烹饪课堂,为日常教学和菜品创新提供坚实后盾,点燃更多当地学子精研厨艺、勇于创新的热情,为疏附县乃至喀什地区餐饮人才的培养持续注入强劲的“味动力”和“创新力”。


  李锦记捐赠酱料产品,助力疏附县美味创新

  李锦记**企业事务总监赖洁珊表示,陈国永老师跨越山河的炉火,映照的是一位粤菜工匠的深情,亦点亮了李锦记作为民族企业传承饮食文化的初心。它助力烹饪教育,培养本土餐饮人才,为当地旅游餐饮升级、乡村发展种下种子。通过对传统烹饪智慧的当代创新,也促进了粤疆乃至中华多元饮食文化的互鉴与交流,让深厚的中华饮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每一道融合创新菜品,都是饮食文化的具象表达;每一位掌握技艺的学员出师,都是乡村振兴最坚实的基石。李锦记在技艺传承中激活内生动力,用一勺一铲,烹饪出粤疆两地共同发展的美好未来。

  (文中图片由李锦记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