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浙江小山村的“生态经”
50多岁的径山人俞荣华常常在多个身份间切换:他是径山茶炒制**技师、杭州余杭区径山茶炒制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是发起民间径山茶宴的禅茶爱好者,还是径山村**。
今年元旦,这名基层干部挑着茶担出现在西湖边,现场表演点茶技艺。“仅半天就送出1000多杯径山福佑茶。”时隔大半年,8月5日,俞荣华在“活力**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中仍记得自己“吆喝”来的热搜话题——杭州西湖再现刘松年名画茶担场景。
“好东西也要靠吆喝。”扎根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20多年来,俞荣华对这里的好东西与变化如数家珍。地处杭州西北生态屏障区,96%的森林覆盖率让径山村的负氧离子浓度达30000个/cm3,3000亩茶园、万余亩毛竹林形成了碳汇库。从生物多样性角度看,这里发现黑麂、球果假沙晶兰等**保护动植物,有**动物192种、**植物386种,村内现存古树名木130株,其中柳杉群落平均树龄超300年。
俞荣华介绍,径山村曾是贫困村。“开产于1996年的里洪石矿就在径山村入口处。”他记得,在径山村创建杭州市级生态村之前,石矿生产作业场地附近的百余亩山体遭到不同程度的**,滥用除草剂的田地里“连麻雀都没有了”。
很快,一场全村同意的生态环境修复战开始了。2000年石矿关闭,覆盖全村的封山育林行动也同步开始。到2003年,径山和里洪两村合并、俞荣华被选为径山村村委会主任时,该村已获评杭州市级生态村,全村道路硬化、古树保护、水源保护等也被提上日程。这个村落**的生态“招牌”是“零碳村”。在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全球环境基金(GEF首批“**零碳村镇促进项目”试点名单中,径山村和其他28个村镇共同入选。
对于如今村里的“生态经”,俞荣华直言,老祖宗留下来的绿色资源为径山村打造休闲旅游乡村奠定了基础。
除开发出径山红茶、福佑茶,恢复径山抹茶、团茶等系列产品外,该村依托返乡青年团队打造旅游IP“径灵子”,推出点茶套装、抱枕等文创产品,结合茶科技开发出牙膏、面膜等茶系列产品近百种。该村还发展茶园碳汇,布局智慧路灯、光伏长椅等丰富文旅业态。
“2021年起,径山村与周边绿景村、双溪村、四岭村、平山村4个村联动,共同变‘绿’,持续发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俞荣华说,5个村子共同打造以1200多年径山文化为特色的禅意之旅、研学之游等精品游线,2024年累计接待考察参观旅游团1500余批次,游客超30万人次。
李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