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合规需求等原因致多家支付机构股权变动

  日前,**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更新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事项变更许可信息,涉及传化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传化支付”、北京高汇通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经梳理,截至8月19日,央行官网共披露了67条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事项变更许可信息。从2025年来看,年内以“银许准予决字〔2025〕”为编号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事项变更许可信息为6条。

  传化支付主要股东变更

  具体来看,央行同意传化支付主要股东由传化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传化物流”变更为上海寻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寻汇”,实际控制人由自然人徐冠巨变更为自然人MENG PO;同意北京高汇通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缩减业务类型,退出储值账户运营Ⅱ类业务,保留储值账户运营Ⅰ类业务;同意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股东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26.54%降至23.54%。

  其中,传化支付主要股东变更受到业界普遍关注。资料显示,传化支付为上市公司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传化智联”旗下全资子公司。于2015年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至2025年12月7日。业务类型为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线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2024年支付业务类型重新划分后,该机构业务类型调整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储值账户运营Ⅱ类(**于线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

  2025年4月1日,传化智联曾发布公告称,同意子公司传化物流以3.15亿元将其所持有的传化支付100%股权转让给上海寻汇。

  “获得央行批复意味着传化支付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上海寻汇,其战略**也将转向科技驱动与**化布局。上海寻汇作为跨境支付服务商,有望借助传化支付的牌照资源(储值账户运营Ⅰ类业务,拓展全球支付场景。未来,传化支付或聚焦跨境支付、B端企业服务,强化技术赋能,并依托上海寻汇的海外网络,提升**化竞争力。”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支付行业调整仍将持续

  今年以来,以“银许准予决字〔2025〕”为编号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事项变更许可信息已增至6条,涉及增资、高管调整、股权结构调整、更名等多方面,其中多家支付机构涉及股权变动。例如,央行同意上海富友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股东上海富友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原来的52.72%增加至61.00%;同意上海付费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主要股东上海易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50.01%变更为80.52%,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41.87%变更为18.00%等。

  同时,近年来多家支付机构牌照信息“更新”,涉及支付机构公司名称变更、注册资本增加、主要出资人变更、业务类型变更、股东持股比例变更。比如,2024年以“银许准予决字〔2024〕”为编号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事项变更许可信息超过40条。

  田利辉认为,年内支付机构股权变动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集团战略调整;二是合规需求,比如未续展机构因历史问题退出;三是业务聚焦,比如人保支付剥离支付业务专注金融主业;四是资本运作,中小机构通过股权变动引入战略投资者,获取技术、场景资源,头部机构则通过控股强化生态闭环。

  “从行业视角来看,当前支付行业仍处于调整期。”**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证券日报》记者总结认为,支付机构**调整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监管要求趋严。新规对支付机构的高管人员配置、任职**、公司治理结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牌照续展与合规压力。为满足合规条件,支付机构需通过增资、高管调整等方式增强资本实力和治理能力。三是业务分类调整。支付业务分类调整后,部分机构的业务类型发生变化,促使机构对牌照信息进行同步更新。四是品牌与市场定位优化。部分支付机构通过更名强化品牌识别,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在田利辉看来,目前支付行业正进入“高质量发展 差异化竞争”阶段。监管从牌照审批转向动态管理,牌照价值回归稀缺性,中小机构生存空间被压缩。支付机构需做好三方面准备。一是合规先行,完善反电诈、消保体系,避免因违规遭清退;二是技术升级,提升交易安全与效率;三是场景深耕,中小机构应聚焦细分领域,头部机构则应构建综合金融生态,强化用户黏性。当前支付行业正经历“监管重塑 技术驱动”的双重变革,合规经营、技术赋能与差异化定位的机构可在新一轮洗牌中突围而出。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