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鼻塞、打鼾、张口呼吸?警惕腺样体肥大
女儿3岁时,米娅发现她经常鼻塞,晚上睡觉打呼噜、张口呼吸。起初,米娅以为这是普通感冒,没有太在意。但这些症状反复出现,不见好转。经医生检查,女儿被确诊为腺样体**,堵塞程度达70%。米娅给女儿选择了**保守**,但效果并不理想。
几年时间里,病情在慢慢发展。直到女儿7岁时出现下颌后缩、龅牙等面容的变化,米娅才决定让女儿接受腺样体切除手术。术后,女儿打呼噜、鼻塞等症状明显改善,但面容的改变却无法逆转。“非常后悔没有让女儿早一点接受手术。”米娅说。
每年暑假是腺样体切除手术的高峰期。北京大学**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高为华表示,耳鼻喉科平日里腺样体切除手术每周有5台左右,暑假期间会增加至20-30台。
高为华告诉记者,许多腺样体**的孩子由于没有及时干预,出现生长**迟缓,“腺样体面容”等不可逆的改变。那么,腺样体**的病因、症状和**方式是什么?如何早识别、早干预腺样体**,避免拖延导致病情加重?
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由淋巴组织构成,位于鼻腔最深处,是上呼吸道的免疫器官之一。它在儿童时期有着抵御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帮助孩子抵御病原体的入侵。正常情况下,腺样体在孩子1岁左右开始**,3-7岁时达到生理性增大高峰,多数儿童10岁后腺样体逐渐萎缩,成年后几乎消失或**少许残留。
高为华表示,腺样体**高发年龄是2-6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免疫系统没有**成熟,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扁桃体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反复的感染、过敏、慢性炎症等**可能会让腺样体发生异常增生,出现腺样体**,典型症状为鼻塞、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睡眠不安、中耳炎、听力减退、鼻窦炎经久不愈等。
“如果是普通感冒引起的鼻塞、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症状通常在1-2周内逐渐消失。这属于正常的上呼吸道感染和恢复过程,家长不用过度紧张。但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4周仍没有好转,应及时带孩子前往耳鼻喉科就诊。”高为华说。
武嫣的女儿在3岁时确诊了腺样体**,堵塞程度达到75%。起初,武嫣和女儿选择保守**,尝试了中药、按摩和足贴等方法,但“孩子非常抗拒,效果也不明显”。
“在后续一年多时间里,我都在纠结要不要做手术,总担心手术的风险、术后效果不好等。”武嫣说,“但**事情都有**风险。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重要,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于是,武嫣让女儿接受了腺样体切除手术,术后张嘴呼吸、打鼾等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高为华表示,选择保守**或者手术**需要考虑病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对于腺样体**病程较短(通常在2-3个月,且**程度较轻,或合并有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的孩子,我们一般建议先采取**保守**。而对于那些经过保守**效果不佳、就诊时病程已较长,或者腺样体**程度严重、已合并患有中耳炎的孩子,我们则会建议尽早进行手术**。”高为华说。
“许多家长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腺样体反正长大以后会萎缩,就放弃手术**,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等待腺样体自然萎缩是有代价的。”高为华说,腺样体**延迟**的影响可分为全身和局部影响:全身影响方面,长期睡眠打鼾、夜间缺氧会抑制生长**分泌,进而影响孩子的身高和智力**。局部影响方面,长期张口呼吸可能导致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牙齿排列不齐,即“腺样体面容”。这不仅影响容貌,颌骨**异常可能进一步导致成年后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我们建议符合条件的孩子应尽早接受手术**。6岁之前完成手术,对全身和局部的影响相对较小。家长要选择资质比较好的医院和医生,尽量**手术风险。”高为华说。
高为华介绍道,腺样体切除手术常用鼻内镜下腺样体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手术创伤小、痛感轻,孩子恢复速度快,通常术后当天就可以出院,术后不影响饮食,两周左右打鼾基本消失。多数孩子睡眠张口呼吸的问题会在3个月内逐步改善,但也有一些孩子张口呼吸已形成肌肉记忆,无法自行恢复。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孩子转至口腔正畸科进行进一步**。
“预防腺样体**,关键在于减少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孩子要提高自身抵抗力,冬季注意保暖,外出佩戴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呼吸道;夏季合理设置空调温度,避免感冒。如果感冒症状持续2-4周仍未缓解,应尽早就医。家长要早发现、早干预、科学应对腺样体**。”高为华说。
(应受访者要求,米娅、武嫣均为化名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