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攻克乳业“卡脖子”难题 助力中国乳业实现跨越发展
财经8月26日讯 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物质的极大满足,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从温润的牛奶到醇厚的酸奶,超市冷藏柜里的乳制品琳琅满目。小小的一瓶牛奶,不仅是人们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更关乎国计民生。
曾经,**乳业面临种种挑战:优质奶牛种源受制于人、核心发酵菌株依赖进口、深加工与高附加值产品开发能力薄弱……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产业升级,更直接关系百姓“奶罐子”的稳定与安全。在此背景下,**乳业技术创新**(以下简称“乳业国创**”应运而生。
作为我国食品领域**的**级技术创新**,三年来,在**政策**下,乳业国创**在多个核心领域实现开创性突破,不仅重塑了**乳业发展格局,更在全球舞台树立了**产业创新的**。
种质革命:从“突破瓶颈”到“全球**”
良种奶牛被誉为乳业的“芯片”。过去,**牧场长期依赖进口种牛,成本高且基因潜力逐步退化。一些育种强国将**质的牛种基因视为核心资产,严格控制出口,严重影响**乳业的发展。
怀着把“牛芯片”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的愿景,乳业国创**牵头建成世界**“蒙古高原家畜种质资源库和区域奶牛育种数据库信息平台”,配套建设的****区域奶牛育种数据库,系统保存了175个品种、75262份资源样本,构建起“基因银行”,实现地方良种全覆盖,支持从品种改良到精准养殖的全链条体系。
此外,**还成功研制奶牛育种基因芯片,能精准检测奶牛在高产、抗病、长生产期等方面的遗传潜力,大幅加速育种进程。近年来,通过多能干细胞技术打破基因编辑低效瓶颈,培育出综合育种指数历史**的种公牛“大青山”;体细胞克隆技术培育的荷斯坦种公牛,包揽**在美注册前8名。
在不懈努力下,我国奶牛单产水平已接近甚至超越多数奶业发达**,跻身全球**方阵。面向绿色低碳发展,乳业国创**还培育出“低甲烷排放”牛种,运用**、低成本、批量筛选的低碳排放奶牛选育核心技术,推动牧业环保转型。
打破垄断:从“厚积薄发”到“自主创新”
在乳制品市场,酸奶是很受欢迎的品类。酸奶的发酵菌曾长期被国外垄断,导致产品口味同质化严重。过去在牧区,老牧民会靠罐壁上的老菌种一代代发酵酸奶,这些菌种生产的酸奶味道酸甜醇厚、风味独特,但随着时间流逝,这些菌种正在慢慢消失。
“这些菌种是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不能丢!”为保护我国特色菌种资源,乳业国创**的科研人员背起采样箱,踏上了“寻菌之旅”。科研人员深入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地,收集天然菌种,记录不同地区的发酵**。
据悉,乳业国创**的研发团队还前往**9个省份,12个城市,开展成对母乳和婴幼儿样本采集工作。结合基因组测序、选择性培养基、MALDI-TOF-MS等手段,提高对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分离的精准度。目前,乳业国创**已建立“发酵剂菌种资源库”(包含2000多株菌种和“**母婴源菌种资源库”(包含2500多株菌种,菌种资源收集与菌库建立,为功能菌株开发奠定基础。
乳业国创**还搭建“高通量筛选平台”,日检测样本量达8000个,效率较传统方法提升30倍。目前已成功培育多种功能菌株,如帮助改善肠道菌群平衡的BL-99、促进代谢的K56、能清新口气的ET-22等。BL-99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体现**在益生菌临床研究领域的高度。
技术革新:从“精准营养”到“精深加工”
随着消费升级,市场对“精准营养”需求显著提升。乳业国创**通过精准分离与重组技术,提取乳铁蛋白、α-乳清蛋白等功能成分,开发出定制化产品,如增强免疫的婴儿奶粉、易吸收的老年牛奶。
拆解营养还不够,还得让营养更好。通过酶解技术,乳业国创**的研发团队在全球**发现了7条功能肽段,具备降血脂、提升免疫等功效。还有“减脂不减香”的脂肪处理技术,在**脂肪的同时保留浓郁奶香。针对乳糖不耐受群体,开发“全酶法”0乳糖奶粉酶解技术,创制**首款全酶法0乳糖奶粉。
益生菌在胃酸里容易被“杀死”,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研发团队创“新包埋益生菌技术”,有效解决益生菌在胃酸环境中易失活的问题。推出“包埋稳态钙技术”,提高钙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胃肠不适。还联合高校构建了****的高载量功能油脂脂质体包埋技术,解决了**DHA制剂稳定性差、异味和腥味重,难以在半固体以及液体食品中应用的问题,打破了**垄断。
三年来,乳业国创**围绕奶牛繁育、营养健康、工艺装备、安全品质四大领域,在乳业发展的多个核心领域取得开创性、**性突破,其创新实践不仅推动乳业全链升级,更为各行业突破创新瓶颈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书写了新时代乳业科技创新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