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执绿色金融之笔 绘绿水青山新画卷

  来源:经济日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间,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画卷正恢弘铺展。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国有大行,**邮政储蓄银行始终坚守大行责任与担当,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打通“生态—金融—经济”之间的“转化通道”,为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贡献邮储力量。

  注入绿色动能 护航低碳转型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邮储银行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强化绿色金融战略,以多元化金融手段支持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走进河南省濮阳市城郊,广袤的土地上,风机叶片缓缓转动。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盛行温暖湿润的偏南风、冬季常有强冷空气和寒潮,风力资源丰富。

  “当时社会的普遍认知还是‘平原无风论’,认为平原地区远不及草原、山地或沿海地区具有开发价值,多数金融机构对风电项目的融资持观望态度,兴趣不大。”回忆起2016年的情形,风力发电企业负责人说。在这种情况下,邮储银行主动与企业取得联系,通过专业测算,透过专业眼光发现企业价值,决定对企业给予授信,快速为企业提供6亿元固定资产**的授信额度。有了这笔资金支持,企业迅速推进项目建设。2017年3月,企业投产的润清100兆瓦风电场项目正式成功并网并发电,平原风电场项目顺利投入运营。“多亏邮储银行的大行责任和担当,平原风能也能化身绿电了。”企业负责人感激地说。

  这只是邮储银行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邮储银行持续聚焦能源转型,为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并通过电费收费权质押、光伏贷、风电贷等能源类创新产品,提高清洁能源类企业融资获得率,助力构建“风、火、水、光”多能互补的能源综合保障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加绿色化、低碳化。

  与此同时,邮储银行积极将绿色金融实践拓展至产业升级领域。在福建,有这样一家专注于绿色纤维、环保再生纤维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近年来,企业以废旧塑料制品、废旧纺织品为原料,通过再生工艺技术,生产高品质、功能性、差别化绿色纤维,构筑闭环式循环再生产业链。然而,技术创新面临资金难题,传统信贷模式无法**适应企业需求。

  关键时刻,邮储银行伸出援手,从绿色产业特点出发精准对症施策,为企业发放转型金融**。此**产品采用可持续发展挂钩**方式,将**利率与企业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转型发展绩效目标挂钩,若企业在评估期内完成指标,则后续**利率将在现行利率基础上下调,有效**企业转型的财务成本,服务传统企业转型发展。科学的激励安排及专业**的服务,为企业更加积极地开展转型活动送上了“定心丸”。项目落地后增加产能约1万吨、减少碳排放约3.6万吨,产业发展有效实现“追新逐绿”。

  从能源结构优化到产业绿色升级,邮储银行正以创新的金融产品、专业的服务模式和强大的资金实力,精准对接不同场景的绿色需求。邮储银行不断拓展绿色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持续为经济社会各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澎湃动力。

  守护生态底色 润泽美丽**

  在建设美丽**实践中,邮储银行积极投身生态保护,身影处处可见。从守护碧水到保护净土,邮储银行以金融之力,为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注入动能。

  在江苏省盐城条子泥湿地,“潮涨一片**,潮落一马平川”的壮阔景象下,蕴藏着世界上**的辐射沙脊群之一。这里每年吸引数百万只候鸟迁徙停歇,享有“湿地息壤、飞鸟天堂”的美誉。然而,当地生态保护亟需大量资金支持,生态资产的价值却未能有效盘活。

  面对这一难题,邮储银行创新性地挖掘出湿地临海光滩地带的碳汇价值,为条子泥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发放了“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汇贷”。这笔**主要用于底栖生物种苗购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日常支出。此产品以滨海湿地碳汇为核心,将蕴含在滩涂中的碳汇权益作为增信手段,有效破解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融资抵押物不足的瓶颈,也为条子泥湿地其他区域、盐城黄海湿地乃至**湿地的生态保护融资,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就地取材碳金融“样本”。

  从滨海湿地转向城市河流,邮储银行助力生态环境改善的故事在持续书写。在贵州省惠水县,外出归乡的张先生看到曾经的链江河已然变了一番模样,“记忆中河面上漂浮的垃圾没了,只有眼前一幅河畅、水清、岸绿的美景。”

  这份变化同样离不开邮储银行的支持。当地水务环境企业围绕地方水务一体化PPP项目,着力推进水管理、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五位一体”水生态文明建设。然而,企业在项目建设初期也曾面临缺资金、缺抵押物等融资难问题。对此,邮储银行以一张“创新牌”破解——以企业污水处理收益权作为质押,无需另外提供其他抵押物,为企业发放小企业“排污贷”3000万元。

  其审贷简便、利率较低及灵活的用款方式,满足了企业融资需求。很快,这笔资金就被用在“刀刃”上:迅速完成中城北污水处理厂、龙泉污水处理厂的股东前期投入及设备采购,无形资产得到盘活,链江河水质因此得到较大改善,达到“三类”水体质量,水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这些生动实践,是邮储银行以创新金融方案服务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生动例证。通过不断探索将生态价值转化为融资增信的新路径,邮储银行努力破解生态保护项目面临的融资瓶颈,为守护碧水蓝天、建设美丽**注入了金融动力。

  激活生态宝藏 释放富民动能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良好生态环境既是宝贵的自然财富,也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邮储银行积极行动,助力各地探索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等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支持发展生态市场、生态旅游等实践模式,让绿水青山释放出经济活力。

  2020年,**生态建设示范市**项目——贵州省遵义赤水市**储备林建设项目计划启动。机遇当前,邮储银行以推进林业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实施乡村振兴,为此项目**提供信贷资金2.4亿元,成为贵州省率先为国储林项目提供信贷支持的国有商业银行。截至目前,邮储银行已陆续在当地推进赤水、习水、正安、桐梓、新蒲等6个国储林项目,累计授信总额16.4亿元。自2020年**放款至今,已累计投放资金10.78亿元,项目涉及林改培、中幼林抚育、经济林建设和林下经济,共惠及遵义市辖区53个乡镇138个村,有效带动当地农户增收。昔日漫山绿色,如今化作“真金白银”。

  点“绿”成“金”的故事不只于此。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成功叩开了“碳汇出山”的大门。安顺市平坝区齐伯镇关口村是贵州省率先实施单株碳汇的试点村,当地村民打趣道:“若以前谁说种树能‘卖空气’挣钱,肯定要笑话他。如今巴不得再多种点树,毕竟树越多,吸碳和减排产生的‘碳汇’越多,收入也越多。”

  青山变金山,绿林变金林。在广东韶关的油茶林,同样上演着这样的绿色奇迹。韶关市地处黄金产油带,是种植油茶的优势产区。当地油茶企业在有机产品认证基础上,加快绿色升级转型,推进生产“零碳茶油”。然而,绿色转型要投入大量资金,企业面临抵押担保不足问题,融资受阻,资金遇难,生产计划进展**。

  针对这一难点,邮储银行创新推出绿色融资模式,变绿色“资质”为“资产”:以该公司拥有的“有机产品认证”资质为增信核心,量身定制了抵押叠加绿色信用的融资方案,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创新“绿色有机农业贷”产品。此后,邮储银行又基于企业新获得的“碳资质”,创新体制机制和绿色金融产品,以挂钩企业“碳资质”的信用方式提升授信额度,有效推动绿色经济、绿美生态两方效益进一步提高。

  如今,在“绿色有机农业贷”支持下,油茶基地实现了从原材料的获取到生产和运输全生命周期内“净零”排放:过往单一作物改为油茶林与碳汇阔叶林混种,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油茶授粉自然完成,农药使用量下降,总体经济价值反而上升;在生产环节加大使用清洁能源力度,以光伏独立发电作为基地能源,并持续提升已建生产设备利用效率。

  逐绿而行,向新而生。邮储银行将继续大力发展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积极探索转型金融,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全力建设**的绿色普惠银行、气候友好型银行和生态友好型银行,在奔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上,持续书写国有大行的绿色答卷,让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在青山绿水间更加璀璨夺目。

  (数据来源:**邮政储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