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

一大波人形机器人正在涌来 我们如何做好投资准备?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A股人形机器人指数,从2月6日到3月1日,已经上涨40%以上了。(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4-03-01)

  市场上出现了“2024是人形机器人质变年”的说法,海内外各类人形机器人即将量产的消息不绝于耳,它们可以服务的场景、能搞定的事情越来越多。

  在各种人形机器人炫技的视频里你可以看到,它们端茶倒水、颠锅炒菜、洗衣浇花、搬运逗猫,不仅啥粗活细活都能干而且一句牢骚不发,令人有点感动。

  而且就在前几天,咱**有人形机器人开始进汽车厂实习打工了,只见这位身高1米7的金属员工有条不紊地检查车门锁、安全带和车灯盖板,而后迈着从容的步伐来到车前贴车标,动作娴熟得仿佛已经在厂里干了大半辈子。

  刷刷新闻也会发现,海外科技大厂近期步调一致地放出各种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和进展消息:有组团投资初创企业的,有**展示自家机器人学走路小有成就的,还有透露正在紧锣密鼓组建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小组的……

  一切仿佛按下了加速键,为什么这么快我们就已身处人形机器人爆发前夜了?我我我……真的准备好了吗?

  AI大模型加持:人形机器人开始“长脑子”了

  之所以有把握说人形机器人会迎来飞速进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在AI大模型这张牌已经打出来了。

  如果说以前我们对人形机器人还属于“填鸭式教育”,那现在这些娃算是要“开窍”了。比如以前教机器人煮咖啡,其实是提前编写一段程序填鸭给机器人,它按照程序照做就可以,这段程序需要事无巨细,包括手臂运行的轨迹,拿取咖啡包的力度,倒水的速度等等。

  但现在不一样了,今年1月,美国Figure公司**发布的机器人是通过观看10小时的煮咖啡视频“自学”成功的,它可以通过观察模仿,理解每个步骤的“因果”逻辑,自行提炼出做事的关键点,还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作调整,比如咖啡包放歪了它可以自己判断摆正。

  换句话说,未来我们通过投喂给人形机器**量数据,它就可以自己研究,举一反三“整新活”,学习进化能力会有质的改变,真正像“人”一样解决问题。

  成本下降:助推人形机器人实现规模化商用

  长期以来大家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印象,除了Fancy之外,就是贵。百万美元以上都是正常,便宜的基础款也得大几十万,这样的价格门槛已经把人形机器人挡在了日常生活之外。

  但是随着各个大厂的技术迭代和配套产业链的建成,人形机器人的价格已经被一些大玩家打下来了。比如某电动车大厂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一些汽车的零部件其实可以与人形机器人通用,如果批量生产的话在规模化效应中也能**成本。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批价格在15-20万区间的人形机器人,未来价格继续下探已是大势所趋。

  当一**机器人向我们涌来:

  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准备

  是时候为迎接人形机器人做好准备了。

  作为用户,我们会迎接人形机器人从工作到生活等各个场景的加入,有一句话巧妙地总结了人形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做人类想做但不能做的事情,做人类能做但不想做的事情。

  就像自动驾驶会经历从L1到L5的层层迭代,人形机器人也不会从一开始就做到**。从最初的在工厂、安防、物流等细分领域执行单一任务,到未来走进家庭成为解决综合问题的通用型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会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走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在此之前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如何用机器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赋能,发现和发挥自己作为人类的独特价值,为把自己从枯燥、机械甚至危险的任务中解放出来做好充足的技能和心理准备。

  数据来源:特斯拉东吴证券研究所

  还有重要的一点:你做好迎接人形机器人带来的投资机会的准备了吗?

  据高盛预测,在技术得到革命性突破的理想状态下,人形机器人2025-2035年销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可达94%,2035年市场规模达1540亿美元,长期价值有望超过电动车。

  而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中,上游核心软硬件的国产替代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机遇之一。

  拆解人形机器人的大概成本构成和毛利率情况来看,减速器是成本占比高、毛利率也高的环节,好巧不巧也是咱最有希望率先实现国产替代的硬件,目前来看**市场上**制造已经和外国龙头基本是平分秋色的状态了。

  除此之外的电机等环节中,我们也在努力实现技术突破,有望在未来同样实现替代。

  来源:浙商证券研究所

  来源:中航证券研究所

  对于人形机器人未来的投资机会,基金经理徐智翔在2023年四季报中谈到:“具身智能将是物理世界AI的**载体,就是像人一样能与环境交互感知,有自主规划、决策、行动、执行能力的机器人或仿真人,智能汽车和人形机器人就是最典型的具身智能体,我们认为具身智能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将成为科技投资的主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