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首月新增信贷和社融“开门红”
新年首期金融统计数据超出预期。2月14日,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8.52万亿元,同比增长7%;1月人民币**增加5.13万亿元,其中住户**增加4438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方面,1月社融增量为7.06万亿元,1月末存量415.2万亿元。
整体来看,在政策靠前发力、银行加力投放以及需求有所恢复下,2025年开年新增信贷和社融规模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如期实现“开门红”。
根据人民银行披露的信息,1月人民币**余额260.77万亿元,同比增长7.5%。
1月人民币**增加5.13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增加4438亿元,其中,短期**减少497亿元,中长期**增加4935亿元;企(事业单位**增加4.78万亿元,其中,短期**增加1.74万亿元,中长期**增加3.46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514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减少2008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对比发现,与上年同期4.92万亿元相比,1月信贷增量同比多增2100亿元,5.13万亿元的新增信贷规模也是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单月**纪录。环比2024年12月的9900亿元,今年1月信贷增量更是增长超过4万亿元。
部门**表现上,1月住户**增加4438亿元,同比少增5363亿元。其中,居民短贷同比少增4007亿元,中长期**则同比少增1337亿元。企(事业单位**在高基数下同比多增9200亿元,其中短期**、中长期**分别同比多增2800亿元、1500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少减4584亿元。
针对1月信贷变动情况,民生银行**经济学家温彬分析指出,1月信贷投放靠前发力,新增**规模保持在高位,在去年高基数、春节错位以及化债置换等多因素影响下,仍实现同比多增,“开门红”如期实现。
“居民中长贷方面,房地产市场延续‘止跌回稳’态势,按揭投放逐步恢复。在新发和存量房贷利率利差大幅收窄下,居民按揭早偿率相比去年同期继续下降,但考虑到春节奖金集中发放,季节性因素影响下环比可能有所上升,对零售**投放形成**压力。”温彬补充道。
东方金诚**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从分项来看,1月**实现同比多增,主要受企业**拉动。其中,企业中长期**同比多增1500亿元,主要原因是房地产融资“白名单”项目**拨付加快,带动银行加大房地产开发贷投放力度。1月企业短贷同比多增2800亿元,主要源于金融“挤水分”效应淡化。
1月信贷增量维持高位,1月新增社融也达到历史同期**水平。经初步统计,2025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833亿元。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15.2万亿元,同比增长8%。
具体来看,1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增加5.22万亿元,同比多增3793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折合人民币减少392亿元,同比多减1381亿元;委托**增加449亿元,同比多增808亿元;信托**增加623亿元,同比少增10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4653亿元,同比少增98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454亿元,同比多13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6933亿元,同比多398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73亿元,同比多51亿元。
“信贷‘开门红’和政府债发行节奏前移,对社融增长形成强**拉动。”温彬表示,在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要求下,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在1月即启动发行,地方债也蓄势待发。国债和地方债发行适度靠前,有利于相关部门提前部署项目储备和资金使用工作,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确保对经济增长形成强**拉动。1月政府债融资6933亿元,同比大幅多增3986亿元。同时,信贷加快投放下,1月社融项下的表内信贷增加5.22万亿元,同比多增3793亿元。
市场专家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继续保持在8%的较快水平,一方面得益于表内**较快增长,另一方面政府债务发行提速也形成了重要支撑。
展望后续,温彬认为,全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将较去年有所上升,以更好发挥稳增长功效,地方着力推动隐债清零,置换债券靠前发力。政府债发行规模大幅提升和信贷总量总体平稳下,全年社融增量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