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加大力度转让个人不良贷款,透露出什么信号?
银行业正加大力度转让个人不良**。
据银登**,3月11日,平安银行公告称,拟通过银登**开展个人不良**(信用卡**转让业务未偿本息总额约1.19亿元,转让起始价700万元。未偿本金总额中含信用卡年费、刷卡手续费、取现手续费等相关费用。
这只是近期**的个人不良**转让业务中的一笔。澎湃新闻据银登**披露的公告不**统计,仅2025年2月27日-3月11日,便有平安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总行及分支机构转让个人不良**项目。扣除重新挂牌的项目后,涉及未偿本息总额约112.13亿元,其中因信用卡**而产生的个人不良**约18.6亿元,因个人消费及经营性**所产生的不良**约93.22亿元。
这一转让数额已高于去年整个一季度的数据,且因信用卡**所产生的不良**资产包大幅增加。银登**发布的《2024 年一季度不良**转让试点业务统计》披露,2024年一季度,银登**批量个人业务不良**包括个人消费**30.3亿元,个人经营类**7.5亿元,信用卡**5.3亿元,合计43.1亿元。
对此,招联**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对澎湃新闻分析称,不良**转让金额增多、速度加快主要是因为,个人类不良**批量转让试点机构范围扩大,更多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批量转让许可,从而通过批量转让来处置不良资产。同时,随着理念的转变,一些金融机构倾向于通过自身催收等方式来处置不良**,更多金融机构为了提高处置效率选择进行批量转让。
具体到信用卡**所产生的不良**而言,董希淼表示,在经济下行周期,部分借款人信用情况恶化,部分业务如信用卡业务不良资产有所增多,导致不良**批量转让的需求增加。
澎湃新闻注意到,除个人不良**转让业务大幅增加外,该业务的转让起始价远低于未偿还本息总额。比如,平安银行一个人不良**资产包未偿还本息总额为4.04亿元,转让起始价为1692万元,较未偿还本息总额折价95.81%;民生银行一个人不良**资产包未偿还本息总额2.36亿元,转让起始价1890万元,较未偿还本息总额折价91.99%。
澎湃新闻据银登**披露的数据计算,2月27日-3月11日披露的个人不良**资产转让起始价总额约为6.23亿元,较其未偿还本息总额折价94.44%。
**邮政储蓄银行研究院娄飞鹏对澎湃新闻分析称,今年以来资产包的转让起始价低,除了银行为稳定资产质量加大处置力度外,还有转让资产包中的不良**本身存在逾期时间长、回收难度大等因素。
2022年12月,原银**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原试点机构范围基础上,将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以及注册地位于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广东、甘肃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等纳入试点机构范围。
此前,原银**发文明确试点开展单户对公不良**转让和个人不良**批量转让,首批参与试点的机构包括6家国有控股大型银行和12家**性股份制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