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监管局消费者风险提示:警惕不法贷款中介陷阱 守护资金安全
财经3月14日讯 近年来,不法**中介活动频发,部分中介机构以“低息快贷”“无条件放款”等为噱头,通过虚假宣传、违规收费等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甚至诱导消费者陷入债务危机。北京金融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远离不法**中介,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套路一:虚假承诺诱签约。不法**中介宣称“银行内部渠道”“百分百放款”,利用消费者急需资金的心理,诱导其签订服务合同并支付高额“中介费”“手续费”。实际放款时,消费者却发现**条件与承诺严重不符,甚至因资质不符被拒贷,**损失中介费用且未能获得**。
套路二:**材料骗**。部分中介为促成**,教唆消费者**银行流水、收入证明等材料,谎称“包装资质可提高通过率”。消费者一旦使用虚假材料申请**,不仅面临**被拒风险,还可能因涉嫌骗贷承担法律责任,影响个人征信记录。
套路三:捆绑收费藏陷阱。不法**中介以“快速审批”为由,要求消费者在放款前支付“保证金”“服务费”,或强制捆绑购买保险、理财产品等作为放款条件。消费者若不仔细核对合同条款,极易被层层加码的隐形费用侵蚀实际到手资金,导致借贷成本远超预期。
套路四:泄露信息牟暴利。消费者在办理**过程中提交的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通讯录等敏感数据,可能被不法**中介倒卖给第三方机构,用于电话骚扰、网络**等非法活动,严重威胁消费者隐私与财产安全。
北京金融监管局提示广大消费者:牢记“三核实”“五拒绝”,筑牢防线,远离不法**中介陷阱。
三核实:
一核实中介资质: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官方渠道查询中介机构注册信息、经营范围等资质信息,核对其金融资质或者同金融机构签订的合同,确定其从事金融中介业务的合规性。
二核实**合同: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关注**利率、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确保与实际承诺一致。
三核实放款来源:要求中介明确**资金提供方是否为持牌金融机构,避免通过非正规渠道借贷。
五拒绝:
一拒绝签订空白合同或内容模糊的协议,避免事后争议。
二拒绝口头承诺,要求中介将关键条款写入书面合同并签字盖章。
三拒绝向个人账户转账,所有费用支付均需通过正规对公渠道。
四拒绝接受捆绑销售,抵制强制购买无关产品或服务。
五拒绝泄露隐私,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定期修改账户密码。
若遭遇不法**中介**,请立即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合同文本等证据,并向**机关报案或通过12345市民服务**举报。增强风险意识,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共同维护健康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