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相关文章
-
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投洽会释出对外开放积极信号
专家认为,从展览面积、参展情况以及政策信号看,本届投洽会传递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强音。 “投资中国”主线清晰 投洽会是我国最重要的以国际投资为主题的展会。 在展区设置上,本届投洽会设置中心展区以及投资促进、产...
-
总量连上台阶 结构优化升级——新中国成立75周年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潜力,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力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75年来,我国经济规模连上台阶。 1952年,我国...
-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新版负面清单实现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
新版负面清单有助于我国更好发挥引资综合优势。同时,新版负面清单有助于塑造互利共赢的开放合作格局。 当前,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对制造业实施外资准入限制,甚至部分发达经济体仍然对制造业实施一定的外资准入限制。新...
-
从679亿元到126万亿元——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在世界的坐标看中国,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相继超越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2010年起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的中国,是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能源生产第一大国、商...
-
加快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系列法规将修订出台
多举措完善制度体系 影响营商环境的多种因素中,法治起着引领和保障的作用,记者了解到,多部门将发布新举措。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的《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简称《重点举措》)明确,即将发布关于...
-
我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外资和内资享受同等待遇
9月8日,我国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版》,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自11月1日起施行。这就意味着,11月1日,新版外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实施后,在制造业领域的准入环节,外资和内资将完全享受同等待遇...
-
国家发改委:将创新方式放宽服务业外资准入,持续优化外资促进政策
2024年9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
-
制造业领域限制措施“清零”!2024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发布
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由31条减至29条,删除了“出版物印刷须由中方控股”等2个条目,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
-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9个月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截至2024年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882亿美元,较7月末上升318亿美元,升幅为0.98%,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连续9个月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
工信部:推动工业母机在攻关、制造、应用上全链条突破
据中国工信部7日消息,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6日在江苏常州举行的2024年“工业母机 ”百行万企产需对接部署动员暨启动仪式上表示,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工业母机在攻关、制造、应用上全链条突破。辛国斌...
-
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882亿美元 较7月末上升318亿美元
(记者葛孟超)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882亿美元,较7月末上升318亿美元,升幅为0.98%。8月,受主要经济体宏观数据和货币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
-
研究报告:中国民企对非投资呈现人才技术本土化趋势
(记者 刘玥晴)“中国民营企业对非投资本土化趋势明显,在人才方面,越来越多非洲本地员工成长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和骨干力量;在技术层面,企业积极参与非洲工业体系建设,推动当地工业化提质升级。当天,2024中非民营经济合作论坛...
-
“丝路海运”命名航线数量增至132条 发布多项成果
(记者 闫旭)“丝路海运”第十四批10条命名航线7日在厦门发布,其中比雷埃夫斯港、阿布扎比港等境外港口首次推荐命名航线。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当天在厦门举行,围绕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共商港航合作...
-
全面高质量实施RCEP,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中国加快推进向东盟的高水平开放,不仅将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重大突破,而且将为RCEP的全面实施与不断升级注入重要动力。...
-
世界贸易中心协会副总裁:全球资本跨境流动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目前,全球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和民粹主义对全球治理的影响日益加大,全球投资贸易也出现了区域化甚至碎片化的倾向。在王迅眼中,经济全球化依旧拥有许多正面推动力量,科技、资本及人类合作共存的力量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