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改变就业市场:13个职位可能会消失,3类人或成为“赢家”【附人工智能人才发展现状分析】
图片来源:摄图网
环球时报消息,近日,据德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人工智能(AI)领域的技术创新将从根本上改变未来数年的劳动力市场。所谓的“白领工作”将尤其受到影响,1400万个工作岗位或将不复存在。
根据美国皮尤研究**等机构的研究结果,“商业内幕”网站列出了13种因面临AI威胁可能会消失的岗位,包括建筑制图员、生物技术专家、会计师、税务顾问、审计师、商业和工业设计师、电脑工程师、法庭书记员、**审查员、数据录入员、法律助理、工资核算员和校对。
另一方面,主要从事体力劳动、手工作业和社会服务工作的人或将成为这一新趋势中的“赢家”。这些职业包括理发师、儿童保育员、洗碗工、电梯技术员、消防队员、大楼管理员、园丁、酒店服务人员、护理员、皮肤专家等。
AI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劳动力市场。许多传统工作岗位正因为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出现而受到影响,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就业机会。AI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了生产力的提高,但也可能导致某些工作的消失。另一方面,AI也创造了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新工作。
——**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学者数量排名第二
A1高层次学者是指入选AI2000榜单的2000位人才。经过去重处理后,AI高层次学者共计1833位。从**角度看,美国A1高层次学者的数量最多,有1244人次,占比62.2%,超过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且是第二位**数量的6倍以上。**排在美国之后,位列第二,有196人次,占比9.8%。德国则位列第三,是欧洲学者数量最多的**。其他**的学者数量均在100人次以下
在企业应用实施过程中,AI专业人才成为了最主要的问题
专业人才为企业探索人工智能应用时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什么?根据对**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应用的推进中最主要的障碍是缺乏AI专业人才,占比高达51.2%。其次是缺乏高质量的数据资源,占比达到48.8%
根据**发布的数据显示,人工智能不同技术方向的职位供需比均低于0.4,表明该技术领域的人才供应严重不足。就细分行业而言,智能语音和计算机视觉的职位供需比分别为0.08和0.09,相关人才非常稀缺
相较于国外,我国高等教育的人工智能培育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我国的人工智能学科和专业得到了快速推进,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的目标
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建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麦肯锡公司发布报告表示,2030年**的AI人才缺口可能多达400万人——预计**对熟练AI专业人员的需求将增至2022年的6倍,达到600万,但2030年的人才供应量仅能达到200万,因此缺口为400万人。麦肯锡在报告中建议“提高现有人员的技能”并通过寻找外部承包商来实现“人才来源多样化”。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请查看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以获取更多关于本行业的研究分析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 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