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人民币国际化再迈步 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有新安排

  近日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10 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一致通过了在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下新设以人民币等可自由使用货币出资的快速融资工具相关安排,并明确了清迈倡议机制化下一步讨论方向。

  “引入可以人民币等非美元可自由使用货币出资的快速融资工具,既拓展了清迈倡议的可用资源,凸显了区域特色,也标志着**货币体系多元化在本地区的积极进展,具有突破性意义。会议就基于**货币基金组织模式不断探索并完善清迈倡议资本实缴方案达成共识,为推动清迈倡议机制化打下坚实基础,对提升清迈倡议机制的有效性、更好维护本地区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说。

  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对于人民币**化和**货币体系多元化均有深远意义。

  “回顾过往,人民币被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时,‘可自由使用’便是认定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此次认定对提升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地位有着重要的正向推动作用。”**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杨盼盼表示。

  **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宗良表示,引入人民币等非美元可广泛使用货币出资的快速融资工具,有助于人民币在清迈协议多边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作为区域性避险货币的价值进一步显现。宗良表示,人民币在清迈协议机制下发挥更大作用,不**助于相关**更好地应对全球经济金融的不稳定性并规避风险,还能**推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及在东南亚**的**化使用。

  过去20多年,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在救助能力、治理结构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持续改善,与IMF**条件的挂钩比例也逐步**,已成为全球金融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尚未被成员国启用。近年来,对于提升清迈倡议多边机制可用性的呼声渐起。

  “从此次东盟与中日韩(10 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联合声明可以看出,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在功能完善与可用性提升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杨盼盼分析称。

  首先,在应对短期资本流动风险机制上,过去审批时间较长,动用时存在**担忧。快速融资机制能使承诺迅速完成并生效,为成员国在面临紧急**收支需求之际迅速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过去清迈倡议并未完成资金实缴,更类似于各国央行之间的多边互换协议。此次改革成立技术工作组,推动向实缴资本过渡,旨在将其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区域金融安**。

  **,清迈倡议的可用性还受到与**货币基金组织**挂钩比例的限制,现行规则规定清迈倡议资金的60%须与**货币基金组织**条件挂钩,剩余40%可由成员国自主决策。本次联合声明提及进一步讨论**挂钩比例的可能性,将进一步提升清迈倡议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增强其在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中的作用。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