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从“中国游”到“中国购”,老外为何选择中国?
“游在**”热度不减,“购在**”蔚然成风。
当美国忙着加征关税,**正迎来全球游客“买买买”的热潮。“五一”假期,北京入境旅游花费达11.3亿元,同比增长48%;深圳入境游订单增长188%;在携程平台上,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30%;老外“打飞的”来华扫货、拖着行李箱去义乌等话题在网络刷屏。
从“**游”到“**购”,老外为何选择**?
事实上,“**购”的兴起绝非偶然。
去年以来,从144小时“硬控”老外,到“甲亢哥”**行,“**游”持续升温。在社交平台上,“China Travel”标签成为各国博主的流量密码,高铁出行、移动支付、传统文化、特色美食……这些“东方好奇”持续吸引着外国游客。
“**游”带火“**购”的背后,是**制造的品质升级和市场潜力。
记者发现,除了传统的丝绸、茶叶、瓷器,如今特色文创、服装、电子产品也成为老外来华扫货的“新宠”,义乌小商品市场、深圳华强北电子城、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正成为外国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2024年境外旅客入境消费占**GDP比重约0.5%,而世界主要**入境消费占GDP比重在1%到3%之间,入境消费增长潜力巨大。
4月26日,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将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推广至**,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人民币下调至200元、现金退税限额从1万元人民币提高至2万元。
我国持续释放高水平开放的积极信号,进一步助推“**购”热潮升温。受益于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过境免签延长至240小时、入境便利化支付等一系列政策效应叠加,入境消费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入境外国游客达到13190万人次,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0.8%和77.8%。今年一季度,入境游客达921.5万人次,同比增长40.2%。
与此同时,在“关税墙”下,美国网友的购物车一夜之间变贵了,部分消费者选择“打飞的”来**“反向代购”。
公开报道显示,4月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来自**的SHEIN和Temu等电商平台迎来涨价潮,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商品。在Temu平台上,非本地仓商品涨幅达50%-100%。SHEIN平台上,一套标价4.39美元的泳装涨价至8.39美元,涨幅达91%。
关税压力正在推升美国民众生活成本,其中“衣食住行”价格上涨幅度更明显。美国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显示,关税措施将使美国服装价格短期和长期分别上涨64%和27%。一位美国博主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己会带着空箱子去**,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为了“反向代购”。
来自支付宝的数据显示,2025年4月前半月,来华游客用支付宝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5倍。其中,美国游客使用支付宝消费金额同比增长2倍。
在关税博弈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正以开放姿态和创新能力,从“世界工厂”转向“全球消费**”,迎接全球消费格局重构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