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降息潮”延续!存款利率全面迈向“1时代”

  “存款利率又降了,去了好几家银行网点,都很难找到利率在2%以上的存款产品。”最近,来自北京市的王女士对记者感慨道,自己常去的几家银行网点在五一前后都下调了存款利率,“存的时间越长越不划算,存5年的利息都不如存3年多。”

  今年以来,存款利率下调的趋势还在不断延续。《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自4月以来,已有超20家商业银行下调了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后,利率3%以上的“高息存款”在市场上已经难觅踪影,银行存款利率已**向“1时代”迈进。

  存款利率**迈向“1时代”

  “五一前我们行刚刚下调了存款利率,现在都是1字开头了。”平安银行北京地区某网点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调整后,该行1年期、2年期、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6%、1.7%、1.65%,5年期存款处于停售状态。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自去年10月国有大行再度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以来,新一轮存款“降息潮”正在持续推进。

  在**性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的同时,曾被视为存款利率“高地”的村镇银行、民营银行也在近期纷纷加入了“降息”的队列。从调整后的存款利率水平来看,上述两类银行的存款利率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4月27日,清徐农商银行发布人民币存款执行利率调整公告,调整后,该行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实际执行利率分别为1.6%、1.7%、1.9%、1.9%。

  4月28日起,上海华瑞银行对存款挂牌利率进行了调整,3年期、5年期定存利率分别降至2.5%、2.4%。值得关注的是,这已经是上海华瑞银行年内第三次调整存款挂牌利率,其中,5年期存款利率已较年初下降30个基点。

  “民营银行吸收存款能力相对较弱,以往普遍以较高利率来吸引客户,因此利率下调的空间相对更大。”在招联**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看来,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有助于民营银行保持息差基本稳定,提升稳健发展能力。

  存5年不如存3年?

  值得关注的是,在银行密集降息的同时,多家银行中长期存款利率出现了明显的“倒挂”。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3月,银行整存整取3年期定期存款平均利率为2.042%,而5年期平均利率仅为1.883%,分别环比下滑1.3BP、2.5BP。

  此外,还有银行出现了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低于1年期存款利率的情况。招商银行App显示,目前该行“灵动存”产品1年期存款利率为1.6%,而存3年和5年的利率分别仅为1.50%、1.55%。

  “当前,储户存储长期存款的意愿强烈,不少银行再度下调中长期存款利率,银行通过**长期存款利率,规避未来利率下行周期中的高息负债锁定风险。”在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研究员艾亚文看来,资产端收益压缩也在倒逼银行对负债端定价进行调整,优化负债结构,应对存款定期化带来的成本上升问题。

  实际上,不仅仅是定期存款,大额存款产品利率也呈现出相似的“倒挂”现象。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数据,2025年3月,银行发行的大额存单3年期平均利率为2.197%,5年期平均利率仅为2.038%。其中,5年期大额存单平均利率较上月下降11.25BP,而其他期限的平均利率均有所上涨。

  存款利率的持续下降,带给储户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储蓄收益的减少。在降息的大环境下,储户应该如何调整资产配置策略?

  “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利率仍然处于下行趋势,存款利率还有可能继续下降。居民可从自身风险偏好、投资需求、投资能力等出发,做好适合个人和家庭的资产配置。”董希淼受访时表示,如果追求稳健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配置一部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国债等产品;如果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适当增配股票、偏股型基金以及黄金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