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人民银行: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5月9日,央行官网发布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提到,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同时,透过《报告》多篇专栏,也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宏观政策思路的转变,提振消费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

  表述出现明显变化

  对于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成效,《报告》指出,一季度**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4%,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较为明显。具体到数据上,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M2同比分别增长8.4%和7%,人民币**余额265.4万亿元;3月新发放企业**和个人住房**利率同比分别下降约50个和60个基点;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1782元,与上年末基本持平。

  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对比发现,相较于2024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本次《报告》在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执行**内容方面的表述出现明显变化。例如,对于下阶段货币政策走势,围绕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报告》提到“灵活把握”,上一季度则表述为“择机调整优化”。

  对于市场利率调控、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报告》再次强调“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持续强化利率政策的执行和监督,**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上一季度表述则为“更好把握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注重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报告》明确,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坚持聚焦**、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引导金融机构加力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小微、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上一季度表述提出,优化工具体系,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促进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

  汇率方面,《报告》删除了上一季度中“加强市场管理”的内容,再次强调三个“坚决”,明确提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风险管理方面,本次《报告》新增“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并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前新增“坚决”二字。

  《报告》显示,央行继续坚持支持性的政策立场,人民币汇率在复杂形势下保持基本稳定,金融市场运行整体平稳。具体政策操作进一步优化,比如调整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方式,用好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将支农再**和支小再**合并为支农支小再**等。

  同时,《报告》明确提到,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市场人士表示,在各项货币政策支持下,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行,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持续多年、多次降准降息的累积效应不断显现,社会融资环境总体处于较为宽松状态。

  央行将择机恢复国债买卖

  2025年初国债市场供不应求状况进一步加剧,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破1.6%的历史低位,国债收益率波动较大也引起各方关注。《报告》提到,国债没有信用风险,但和其他固定票面利率的债券一样,当市场利率改变时,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会反向波动,面临利率风险。尤其是长期限国债因利率敏感性较高,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引发的利率和价格波动会放大投资者损益。

  专家表示,近期长期国债收益率走低,**程度上与美关税政策影响有关,市场对未来不确定性表示担忧,风险偏好下降、避险情绪较高,但长期看我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项金融支持政策也有助于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2025年1月央行宣布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对于进行这一操作的原因,《报告》提到,是避免影响投资者的配置需要,并更多使用其他工具投放基础货币,维护流动性和债券市场平稳运行。央行将继续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情况,关注国债收益率的变化,视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操作。

  东方金诚**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展望未来,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带来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评估,中美经贸谈判也将经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在**物价水平偏低的背景下,预计下半年央行还会继续实施降息降准。同时后续央行有可能恢复公开市场国债净买入,替代降准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

  提振消费是关键点

  2024年9月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接连推出,其中就包括扩大内需。同年次月,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金融街论坛发言时表示,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方向应从过去的更多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重视消费。

  而透过本次《报告》多篇专栏,也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宏观政策思路的转变,提振消费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例如,《报告》专栏2聚焦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体现了宏观政策更加注重促消费;《报告》专栏5从政府部门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对比了中美日三国政府债务情况;《报告》专栏6指出,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需要推动经济供需平衡,关键在于扩大有效需求。

  《报告》强调,近年来,**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但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消费市场活力正逐步释放,增速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展现出复苏向好的积极信号。金融支持消费已有较好基础,仍有进一步发力空间。当前我国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较为完善,为消费市场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5月9日,央行印发《关于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有关事宜的通知》,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服务消费与养老再**额度5000亿元,年利率1.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最长使用期限不超过3年。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旨在提振服务消费,缓解养老资金压力。一方面,相关举措能促进旅游、文化等服务消费行业繁荣,拉动内需;另一方面,可以为养老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完善养老保障。长期来看,有望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业内专家认为,此项政策从消费供给端发力,能够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未来与财政及其他行业政策配合,还可体现更多协同效应。也要看到,碎片化的具体消费支持政策在效果上可能会偏于短期化,促消费**在于强化顶层规划,建立完善衡量消费发展的系统性指标体系并对外公开宣示,这样能够更好发挥导向作用。

  《报告》指出,传统的债务评估方法多以债务占GDP的比重为衡量依据,并辅以**的阈值判断风险水平,但这往往忽略了政府所持资产的重要作用。随着理论和实务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引入资产负债表视角,并采用“广义政府部门”概念,更**评估债务风险。而我国广义政府总资产相当于GDP的166%,总负债相当于GDP的75%,净资产约占GDP的91%,且资产主要为具有较好增长性的国有企业股权。

  业内专家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下阶段关键是要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更多向有消费效应的领域倾斜,加大养老、育幼、医疗等服务消费投资力度。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