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托得起”到“托得好”:我国大力推进托育服务多元发展
财经5月16日讯(记者 段思琦托育服务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配套支持措施。5月15日,由**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计生协家庭服务部主办的2025年**家庭日主题宣传活动暨**托育服务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哈尔滨举办,主题为“普惠托育 科学育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托得起”“托得好”今年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要达到4.5个,**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目前,**有1300多个县(市、区出台了托育机构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支持措施,努力让婴幼儿家庭“托得起”“托得好”。
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处**调研员于杰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政府部门通过提供场地、减免租金、税费优惠、发放补贴等方式努力推动普惠托育服务扩容降价。作为**婴幼儿照护示范城市和首批“**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城市之一,过去一年,哈尔滨新增各类托育服务机构300余家,解决了许多年轻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同时对**具有借鉴价值。
浙江在**33个县(市、区开展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工作,**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普惠托育收费价格下降,极大减轻家庭入托经济负担;北京市昌平区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为职工开设普惠单位托,空位面向周边居民开放。鼓励社区办托,利用闲置房屋共打造嵌入式社区托20处,可提供全日制、半日制、计时托等多种托育服务,着力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将普惠托育点开进居委会、开到“家门口”;陕西省汉中市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公办、民办幼儿园利用现有资源开设托班,探索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模式,累计共建成托育机构131所、提供托位12279个。
年轻父母不仅需要孩子有人带,更需要孩子能得到科学的养育。为应对“托得好”,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康复托育**推动“医育结合”一体化服务,在为本院职工提供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同时,为特殊婴幼儿提供康复**、生活照料、安全看护、平衡膳食和早期**机会;江苏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依托自身儿保专科优势,开办“示范托儿所”,积极申报并获批南京市托育综合服务**;山东济宁深化医育结合,构建市、县、乡**托育服务指导体系,配备健康管理员427名,遴选150名儿童康复、中医保健等专家定期分片巡回指导。14家医疗机构发挥专业特长开设**迟缓婴幼儿托班,提供早期康复照护,目前已有700多名婴幼儿受益。
此次启动实施2025年**托育服务宣传月,旨在通过普及托育政策和科学育儿知识,扩大托育服务的影响力,让群众了解、认可、信任托育。同时启动2025-2027年**托育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旨在围绕机构管理、规范服务、医育结合等方面,着力提升托育服务安全性和规范性,努力满足群众“放心托”需求。
**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王海东表示,发展托育服务安全优质是最核心、最根本的要求。“下一步将加强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提高托育服务质量,规范托育服务发展,同时努力**托育机构运营成本和服务价格,让群众托得起、托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