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民生福祉可感可及 5位民政系统代表共话民生实事

  国新办日前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民政系统代表围绕“践行民政使命 增进民生福祉”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近年来,**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凸显。

  去年以来,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积极探索“开门办院”,为更多困境儿童服务。该福利院医务科科长黄会青说:“要照顾好这些孩子,需要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更需要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

  山东省菏泽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吴波的工作同样以责任和坚守传递温暖,“这么多年来,在我们的努力下,有人与家人团聚,有人摆脱了生活困境”。

  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于5月10日正式实施,婚姻登记实现了“**通办”。上海市闵行区婚姻(收养登记**主任聂晶介绍,来自五湖四海的服务对象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当地加强了对婚姻家庭辅导师的培训,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婚姻家庭辅导。

  服务“一老一小”备受社会关注。当前,养老服务对象已从特困老年人为主拓展至全体老年人,服务内容也从物质保障为主向物质保障、社会服务和精神关爱兼顾转变。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社会福利院护理组长邱丽芸说:“我们有情感机器人,有纸尿裤监测器,有跌倒的报警雷达,智慧化产品为老年人提供了人文关怀。只有在社会化、人性化、专业化的协同下,才能让老年人的生活充满尊严和可能性。”

  让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温度可感可及,关键在于实现精准识别对象、精准实施政策。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社会救助服务**副主任李晓霞说,从事社会救助工作23年来,她和同事走访很多困难家庭,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个个难题得到解决。“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精准、快速地送到每一位困难群众身上,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这是民政系统工作者**不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