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今日视点:超6000万户中小企业夯实中国经济韧性

  珠江潮涌,万商云集。6月30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十届****中小企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博会”闭幕。中博会期间,有超过一万名采购商到会参观、洽谈、采购,达成意向成交金额超千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末,**登记在册企业数量6122.6万户,其中中小企业数量超6000万户,较2012年末增长约3.6倍。

  中博会不仅是全球商品的展台,更是**超6000万户中小企业勇闯全球赛道的缩影,它们正将“**制造”推向世界。

  中小企业虽多为“小块头”,却蕴含着“大能量”,成为**经济韧性的关键支撑。笔者认为,在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结构转型任务繁重的形势下,中小企业的发展态势与活力释放,增强了产业链韧性,凸显出**经济稳健前行的底气与实力。

  **,中小企业以“量大面广”优势,成为打造经济韧性的源头活水。

  2025年前5个月,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在31个制造业大类中,28个行业保持增长态势。

  纵观一条条产业链,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分布广泛,扎根于千行百业,既在传统产业中精耕细作,推动着衣食住行等基础领域的持续发展;又积极投身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成为新动能培育的重要力量。它们以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从大街小巷的特色小店,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创新企业,中小企业用其独特的经营模式,满足着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形成了经济生态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成为打造经济韧性的源头活水。

  第二,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先锋,持续构建产业链韧性。

  中小企业正以专精特新为突破点重塑全球产业坐标,**累计培育的14万家专精特新企业、1.46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渗透到全球产业链关键环节。中博会上,高速协作的机器人突破性能极限,手术机器人实现0.1毫米级精密操作,这些“小而强”的技术尖兵,正将“**制造”从规模优势转向技术赋能。

  **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5月份在《求是》杂志撰文表示,超六成“小巨人”企业深耕工业基础领域,近八成企业分布在**产业链环节,九成企业至少为3家**外知名大企业直接配套,积极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神舟”“嫦娥”“蛟龙”等重大工程。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聚焦主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成长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小巨人”企业。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涌现了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知名企业。许多中小企业凭借技术突破,在市场中崭露头角,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技术空白,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引擎。

  第三,中小企业正在成为连接“**制造”与全球市场的重要纽带。

  中小企业凭借灵活创新与快速响应,在多个领域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黏合剂”与“活力源”。我们看到,有沈阳智能工业制造企业在沙特建立合资工厂,不仅实现本地化生产,更将**智能制造标准引入中东市场;也有东莞工业机器人企业在中博会现场接到欧洲客户订单,让技术实力取代低价竞争成为核心竞争力。

  笔者认为,中小企业架起的这条与全球市场的纽带,不仅输送商品,更传递着“**制造”从规模到价值、从技术到标准的**升级。当专精特新成为**展会的高频词,中小企业也成为重塑产业链的主力军。

  见微知著。在笔者看来,在未来全球经济的竞争中,不仅是“大而强”的比拼,更是“小而韧”的较量。我们要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筑牢**经济韧性的基石,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申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