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再发力 服务消费潜力足
实物消费存在天花板,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因使用寿命较长,更新**较低,而服务消费(如餐饮、旅游、文教等可以提升频次,潜力巨大。
---------------
从多地扩围消费补贴、发放托育消费券,到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发文、强调支持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进入下半年以来,提振消费力度不减。
**银行研究院近日在京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显示,下半年,我国消费增长支撑主要来自政策进一步加码显效以及服务消费潜力的释放。该报告认为,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养老服务、医疗健康等需求明显增加,以及年轻消费者对骑行、露营、滑雪等新场景消费体验的热情增加,均成为服务消费增长的新动能。
“服务消费潜力可观,增速持续高于商品消费,相关政策在优化服务供给、促进收入增长等方面不断发力,叠加今年假期多于去年,服务消费有望持续发挥支撑作用。”**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与政策团队主管梁婧注意到,今年1-5月,我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增速比1-4月加快0.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0.1个百分点。
具体到类别上看,今年1-5月,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增势较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5.0%,增速比1-4月加快0.2个百分点。
“在服务消费领域,通过提高频次带来的增量潜力是巨大的。实物消费存在天花板,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因使用寿命较长,更新**较低,而服务消费(如餐饮、旅游、文教等可以提升频次。”清华大学**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原委员李稻葵举例分析,消费者可能从每月消费一次餐饮变为每周消费一次,频次将提升3倍以上。
他还提到发展服务消费的另一个优势在于,餐饮、娱乐、酒店、旅游等服务消费形态的大部分从业者是中小企业、中小商家。“这些业态是**经济的毛细血管,具有非常强的就业带动能力。”
第五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餐饮娱乐、居民服务和修理、文化体育娱乐、客运等服务消费行业的从业人员数接近7000万,而制造业从业人员中生产终端消费品的大约有6000万人。“这说明服务消费创造的就业已经超过终端消费品制造。”在李稻葵看来,服务消费如果能提振,就能够带动更多中小商家,带动更多就业,“商家活了,就业好了,又会有更强的消费能力,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这名关注消费领域的经济学家尤其提到多家平台以发放消费券撬动服务消费,比如淘宝**日前宣布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计划将在12个月内对消费者和商家进行直补。“据测算,500亿元补贴至少能够撬动千亿级的消费增量。”李稻葵说。
实际上,相较于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是目前我国消费领域的短板。因涉及面广、联动性强,服务消费也是促进供给优化、加快产业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牵引力。
10多天前,央行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传统商品消费之外,还将服务消费作为**支持方向。
《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引导金融机构针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旅游、教育、居民服务等服务消费**领域的各类经营主体发放**,支持其提升服务消费供给质效。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额度5000亿元,对21家**性金融机构以及5家属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发放的服务消费**领域**,可按照**本金的100%申请再**。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旅游、教育等服务消费领域企业发行债券。
业内人士认为,在“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之际,推动服务消费规模增长恰逢其时。来自金融机构的**支持将让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旅游、教育、居民服务等六大服务消费**领域优先受益。
“此次文件的发布进一步说明宏观政策逻辑的重大变化,即和之前更加注重促进投资相比,当前及后续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开始将促进消费作为政策着力点。”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认为,未来提振服务消费的空间较大,就消费金融领域来说,服务消费更加注重经营主体的资质与相关市场主体的信用,需要在金融创新、跨业合作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