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验证”转向“场景落地”自动驾驶赛道万亿级市场开启
日前,一辆特斯拉新车自己通过FSD(**自动驾驶,找到车主完成交付;**的无人驾驶汽车则在中东的道路上行驶;在**多个一线城市,无人配送车正在大街小巷穿梭……自动驾驶正在进入人们的生活,自动驾驶赛道万亿级市场开启。
一位业内专家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2025年上半年,自动驾驶商业化迎来关键拐点——从“技术验证”加速转向“场景落地”。L2级自动驾驶渗透率不断提升,L3级自动驾驶产品逐步落地。美国银行**报告称,到2040年,自动驾驶汽车市场总规模可能增长至1.2万亿美元。
从“高端配置”到“全民智驾”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近日,由我国牵头制定的**标准《道路车辆 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 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正式发布。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既体现了自动驾驶测试验证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达成的重要共识,也是我国自动驾驶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目前,比亚迪、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和广汽集团等主流车企密集推进智能驾驶战略。数据显示,小鹏6月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城区月活用户渗透率达85%。5月,比亚迪智驾车型销量达23.1万辆。截至5月底,比亚迪所有搭载比亚迪天神之眼和华为乾崑智驾的车型累计销售超71万辆。
头部上市公司与供应商合作推进智能化量产。日前,华为与上汽集团联合打造的“尚界汽车”官方微博正式开通,上汽集团有关负责人对记者透露,“尚界汽车”首款车型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力争在2025年下半年上市。此前,智能驾驶公司Momenta与上汽集团旗下智己汽车等六品牌宣布进一步战略合作。截至目前,Momenta累计合作量产车型已超130款。
2025年也被视为**L3级自动驾驶落地元年。华为、小鹏、蔚来等在上半年均推出端到端大模型。华为与江淮汽车、广汽集团等企业正推动L3 级自动驾驶车型落地。
自动驾驶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能爬坡。记者从激光雷达上市公司禾赛科技获悉,2025年,禾赛科技规划年产能将超过200万辆。
“L2级自动驾驶赛道发展进程正从‘高端配置’向‘全民智驾’跃迁。”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称,2025年上半年行业变化的核心原因,在于技术降本与市场竞争。硬件供应链价格下探,车企通过自研系统进一步压缩成本。同时,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接受度有所提升,车企纷纷将L2级辅助驾驶功能下放至中低端车型,L3级自动驾驶有望落地。
自动驾驶行业出现“上市热”
2025年上半年,自动驾驶领域“上市潮”持续升温,据不**统计,超10家产业链企业正在闯关资本市场。
6月25日,**矿区无人驾驶赛道企业易控智驾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同在6月,驭势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通过18C章申请上市;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获IPO备案,准备在港交所上市。希迪智驾、福瑞泰克、曹操出行、图达通等企业近期也已在港交所敲钟上市或冲刺港股IPO。此前,速腾聚创、佑驾创新、黑芝麻智能、地平线已登陆港交所。港股自动驾驶板块正在持续壮大。
“对于自动驾驶企业而言,港股已成为风险低、确定性高的选项。同时,这也为自动驾驶赛道阶段性兑现提供机会。”某自动驾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体而言,自动驾驶赛道应用落地逐步推进,业界信心大幅回升。
在融资端,据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不**统计,2025年上半年,**无人驾驶领域公开近80起重要投融资,披露的融资总额超135亿元(包括IPO募资。
其中,专注于矿山、港口、无人配送、干线物流等场景的L4级自动驾驶企业获得政策与资金的双重关注。顺丰、菜鸟、京东、申通快递等巨头加强无人配送赛道布局。新石器、白犀牛、九识智能等无人配送公司不断推进快递转运、园区物流、低速配送、安防巡逻等应用,并在上半年拿到大额融资。
截至目前,菜鸟无人车已在**200多个城市、500多个区县获得路权。新石器无人车已在全球范围交付部署超6000台,取得超250座城市的路权。“今年以来,新石器无人车获得超过2万辆订单,计划年内交付超过1万辆。”新石器相关负责人表示。
矿区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提速。根据招股书,易控智驾2024年总收入为9.86亿元,相较2023年增长264%。公司矿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已部署在**能源集团、**电投、特变电工、紫金矿业、首钢集团及宝武集团等行业头部企业旗下的24个矿区。
Robotaxi迎“扩张年”
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赛道,多家企业将2025年视为Robotaxi“扩张之年”,加速扩展车队规模和城市区域。
截至6月,百度旗下萝卜快跑总服务订单量超过1100万次,总行驶里程超过1.7亿公里。根据2025年**季度财报,文远知行自动驾驶里程超4000万公里,车队规模超1200辆,其中Robotaxi车队规模超500辆。截至5月,如祺出行平台在大湾区运营Robotaxi合计超过300辆;自有车队的安全运营里程超过200万公里。
“随着Robotaxi投放量增加,我们预计在达到千台规模时,能够实现单车盈亏平衡。”小马智行副总裁、Robotaxi自动驾驶出行业务负责人张宁表示。截至目前,小马智行在全球范围内的自动驾驶测试总里程已突破4500万公里。
“全球化布局提速是2025年无人驾驶赛道的亮点之一。”张宁称,**自动驾驶技术已具备快速复制和落地的能力,使得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成熟的自动驾驶产业链也为后续探索业务商业化奠定基础。
截至目前,小马智行已在**、美国、韩国、卢森堡等国持有Robotaxi牌照。近日,小马智行与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RT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推进Robotaxi在迪拜的商业化落地,首批车辆将于2025年开启路测,为2026年实现全无人商业化运营奠定基础。
文远知行称,公司将继续与Uber等重要合作伙伴携手,计划未来5年将新增15座**城市,部署自动驾驶Robotaxi服务,包含欧洲、中东等区域的**市场;迪拜今年内将开启纯无人测试和商业化运营,2026年内开启纯无人商业化运营。
“2025年是公司‘自动驾驶车辆量产元年’。”张宁称,随着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攻克降本、前装量产等难关,企业正加速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运营阶段。
此前有消息透露,Momenta将在2025年推出前装量产的Robotaxi方案,首批车端无人的Robotaxi预计在2025年底进入试运营。
未来,Robotaxi商业化仍是行业企业的重要命题。“Robotaxi商业化还面临技术、法规、量产能力和运营能力等方面的挑战。技术上,如何让汽车应对车外复杂、多变、难测的人类环境,依然是整个行业需要攻克的**;成本方面,需要企业不断提升量产能力,从而促进成本下探;同时,企业需要具备大规模车队运营能力,以满足运力调度,且能保证7×24小时稳定运营。”张宁认为,只有这些环节同步突破,形成“技术迭代—成本下降—规模扩张”的正循环,才能实现真正的商业化落地。
朱克力称,Robotaxi盈利的关键在于成本结构与服务密度的平衡。“车辆全生命周期内需覆盖硬件损耗、算力支出、运营维护等刚性成本,这要求企业在车辆调度算法上实现运力效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