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弘基金聂挺进:科学化叠加数字化 开创投研新范式
聂挺进,2024年3月加盟天弘基金,现任公司副总经理。历任博时基金基金经理、研究部总经理、投资总监;浙商基金副总经理、总经理;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
当机器人概念股在2025年春季掀起一轮狂欢时,天弘基金的交易室里却多了一丝警觉。TIRD(TianHong Investment Research Decision平台悄然闪烁的红色预警信号,与市场沸腾的做**绪形成鲜明对比。当相关板块在接下来一个月大幅调整时,投研团队惊呼:TIRD平台竟帮助团队悄然完成了一场漂亮的“胜利大逃亡”。
这并非运气使然。2024年3月,聂挺进加盟天弘基金公司任副总经理后,天弘基金依托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能力,构建了投研生产流程化、交互决策平台化、关键节点智能化的投研体系TIRD平台,希望以此解决高度依赖个人能力、缺乏精细化投研平台赋能、长期能力沉淀缺失的行业痛点,从而为投资者提供可追溯、可复制、可预期的超额收益。
这场变革来得恰逢其时。聂挺进表示,随着《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印发,基金公司考核与基民收益强制挂钩,公募行业传统“造星模式”日渐式微,以科学化投资为导向、以数字化建设为抓手的全新方**,才能有效破解公募基金“规模魔咒”,改写行业的传统叙事。
公募行业面临五大痛点
2006年入行,聂挺进陪伴**公募基金行业走过近二十年历程。在主动权益投资领域持续深耕的他,从基金经理一步步晋升至高管,然而每每看到行业陷入“靠天吃饭-集中押注-高位扩张-业绩滑落-基民套牢”的负向循环,聂挺进都觉得非常惋惜。这种模式严重损害了投资者体验,也制约了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在他看来,负向循环的背后,是公募基金行业长期面临的五大痛点:一是高度依赖基金经理个人能力,且个人能力参差不齐,能力圈各有差异;二是缺乏体系化、投研精细化的管理和赋能机制,持续伤害基金公司的超额收益创造能力;三是投研业务明星晋升管理者后,缺乏管理能力、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抓手;四是投研人才考核激励机制与机构化、平台化的管理理念错配;五是缺乏数字化投研人才的培养机制,长期陷入“选马、赛马、留马”的循环往复。
“没有一个行业能在客户体验差的情况下高速发展。”聂挺进坦言,公募基金要摆脱当前的困境,需要从财富管理行业的内在运行机制、中长期资金入市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健康的投资者教育以及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运作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
今年5月,《行动方案》印发,引导行业回归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本源,实现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的转型,标志着规模超30万亿元的公募基金行业迎来系统性改革。
聂挺进用“三个挂钩”来概括《行动方案》的导向:**个挂钩,是指基金公司的业绩不光要与股东利益挂钩,更要与基民实际的盈利体验挂钩;第二个挂钩,是指权益基金的运作和业绩衡量要与相对应的业绩比较基准挂钩,相当于用更科学的方式衡量基金经理做得好还是不好;第三个挂钩,是指对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评价,要与权益基金发展的整体情况挂钩。
“这三大挂钩直指行业痛点,要求基金公司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运作模式。”聂挺进表示,《行动方案》近三分之一的内容聚焦权益投资业务,足见监管方面对改变权益投资现状的决心。值得注意的是,聂挺进认为,这种变革不仅是监管要求,更是市场倒逼的结果。随着投资者日益成熟,单纯依靠明星基金经理吸引流量的模式难以为继,市场出现的信任危机警示行业必须回归本源,真正将投资者利益放在**。
投资体系“流程化 平台化 智能化”
面对行业的痛点和挑战,聂挺进持续思考破局之道。对此,《行动方案》已给出答案——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聂挺进意识到,想要给客户带来更好的持有体验和获得感,必须明确把“可追溯、可复制、可预期”作为目标,以科学化投资为导向,以数字化建设为抓手。他发现,过往基金公司的投研平台往往有一些共性的缺点,如投资和研究“两张皮”,两者存在脱节情况,投研交互没有共识,转化效率低;研究部门、量化部门、交易部门等缺乏合力协作,优势无法汇集;投资结果或许有归因,但过程没有品控等。
要解决这个问题,天弘基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构建“流程化 平台化 智能化”的科学投资体系。2024年3月,聂挺进加盟天弘基金后,便着手从“投研生产流程化、交互决策平台化、关键节点智能化”三个方面打造公司的权益投研TIRD平台。
投资不仅仅是艺术,更是科学。投资行为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正是科学的前提。投研生产流程化方面,天弘基金建立了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在研究端,根据定价**体系明确个股清晰的主观胜率**,对**覆盖池股票的定价**表进行动态更新,随时触发研究和投资的实时沟通。在具体选股方面,同时搭建量化选股系统,从成长性、竞争能力、公司管理、估值等方面对个股进行系统性初筛,实现“量化 人工”的智能筛选。在投资端,则搭建端到端组合投资管理系统,包含组合分析、绩效评估、模型策略、组合交易、风险分析等各个模块,组合投资管理系统与前面的研究端打通。在风控端,通过VAR值、量化指标、战术纪律等对组合的风险进行管理,系统化控制回撤风险。三端叠加,力争使基金产品经受严格的品质监控。
交互决策平台化方面,TIRD平台实现了革命性突破。通过该平台,把研究的不连续、易断档、主观决策占主导,逐步变成可积累、过程清晰化、考核可量化,实现了从主观到事实的转变;从**依赖人脑,到人机协同,使策略可以积累迭代,业绩可以评价解释;从一个个电脑之间分布式的封闭平台,变成协作式的开放平台,实现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平台致力于达到数据留存完整、知识共享及时、策略产生顺畅、团队激励明确的效果。聂挺进说:“必须把管理手段嵌入工作流,形成‘留痕-反馈-复盘-迭代’的闭环,否则数字化只是空中楼阁。”
大模型的出现,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冲击与机遇,对于公募基金的运营管理、投资研究等方面同样如此。“这需要找到投研流程中关键的应用场景,根据场景定义功能,根据功能训练专业大模型,用大模型的能力去赋能投资研究。”聂挺进表示,关键节点的智能化方面,天弘基金没有盲目追求大模型的参数规模,而是聚焦投研关键场景,走专业化道路。目前已在探索智能选股、情境分析、组合优化、行为纠偏和投资试算等环节的AI赋能。他透露,目前天弘基金正在推动人工智能**嵌入核心投资流程和为投资经理提供决策支持,有望在未来半年到一年时间内在投研流程中逐步运用。通过关键节点智能化,天弘基金希望为投研人员的洞见生成、组合优化和个性化管理方面提供助力。
“战略雷达”作用初显
2025年3月,机器人板块的热度如日中天之时,TIRD平台却反常给出了“卖出”信号。这一信号立即引发天弘基金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的高度重视,紧急开会研究相关标的基本面、估值等情况,作出板块已到达阶段性高点的判断。“六个交易日内减到一股不剩”的决定迅速传达到每一位基金经理,**帮助团队躲过这次机器人板块的大幅调整。
这次精准预警正是TIRD平台在关键时刻“战略雷达”作用的体现。经历了一年多的打磨后,TIRD平台作为天弘基金投研体系的“压舱石”,已展现出显著优势。
展望未来,TIRD平台的进化远未止步。聂挺进勾勒的蓝图中,TIRD平台将沿几个方向持续进化:首先是横向拓展资产类别,从主动权益投资延伸至指数增强、固收等领域,未来实现全资产、全天候的覆盖,比如可转债的定价模型已经接入平台;其次是纵向深化AI应用,开发产业智能体、财务智能体乃至研究员智能体;第三是通过MCP技术实现模块化数据治理。此外,聂挺进还希望立体构建生态体系,将平台进一步延伸到财富端,提供持续稳定的客户服务和投教,实现“投研交销顾”一体化。
对于公募基金行业的未来,聂挺进提出“知止心态”和“工匠精神”两大关键词。“知止”要求基金公司承担起在财富管理体系中的责任,敢于在市场高位约束规模,在市场底部坚定布局;“工匠精神”则强调投资的专业性和持续性,哪怕掌握再多的现代科技,还是要踏踏实实深耕投研,提升组合管理能力,风格不飘移,持续创造可预计的超额收益,不追逐短期的排名。聂挺进形象地比喻说,资管行业更像“农耕文明”,需要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耐心,而不是追求短期爆发的风口。
“技术变革是让‘农民’掌握现代科技,更好地播种与收获。”聂挺进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投资的艺术性与科学性将更好结合。实践会表明,通过科学化的导向和数字化赋能,公募基金**能够打破“靠天吃饭”的魔咒,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不仅是天弘基金的选择,或许也是整个行业进化的必然方向。
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