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锚定智能新战场​ 车企竞合驱动“提质向新”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换道超车”的关键阶段。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2.5%和11.4%,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同时,行业“增量不增利”的困境凸显,“内卷式”竞争持续挤压企业利润空间,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

  7月10日至7月12日,以“提质向新,智赢未来”为主题的“2025**汽车论坛”在上海举行,与会嘉宾围绕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破解内卷困局、推动全球协同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突破发展瓶颈

  **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会上表示,**汽车产业发展已进入全新阶段,面对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汽车产业需深化企业间合作,构建新型竞合关系。车企单打独斗已难以适应当前变革,唯有通过创新合作方式,促进优势互补,才能共同打造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培育新的产业价值增长极,“**汽车产业在电动化领域已实现‘变道超车’,而智能化将是下一阶段的核心战场,需聚焦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表示,2024年**GDP总量达134.91万亿元,占全球17%,制造业增加值33.55万亿元,其中汽车制造业占机械工业总量的三分之一,是当之无愧的核心引擎。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汽车工业肩负重任。徐念沙提出五大发展方向:一是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新能源、智能网联领域的技术储备;二是加速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坚定走绿色低碳道路;三是完善产业链韧性,提升关键基础材料的自主保障能力;四是深耕**市场的同时开拓**版图;五是打造健康生态,通过行业自律破解内卷困局。

  针对行业普遍关注的内卷问题,**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付炳锋表示,持续的价格战已将行业盈利能力压至临界点,若不加以遏制,可能引发质量妥协与创新停滞,“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延续良好发展态势,但‘增量不增利’的局面亟待改善。随着电动化加速全球产业结构调整、AI技术**兴起,行业已进入‘换道赛车’的下半场,需通过综合治理内卷、推动双碳互认、加强全球协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绿色低碳领域,论坛现场启动了“**汽车行业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暨汽车行业EPD平台”。据东风汽车党委**、副总经理、中汽协当值会长尤峥介绍,该平台秉持“客观、公益、共治、互认”原则,将统一碳足迹核算规则与披露标准,推动**外标准互认,为行业“双碳”目标落地提供支撑。

  **外车企联手破局

  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期,企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的发言直击行业痛点。他表示,**汽车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但仍存在盲目“出海”以及盲目跟风内卷等问题,“奇瑞也曾参与价格战,但深刻意识到销量排名不如质量排名重要,利润排名不如创新重要。呼吁政府加强对品牌建设、技术创新的引导与考核,资本市场给予企业更多耐心。品牌与技术突破需要时间,**汽车品牌应避免因无序竞争引发**市场反感。”

  尹同跃的观点也得到了多位嘉宾的呼应,不少与会企业相关负责人在会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希望有关部门倾听呼声,共促行业可持续发展。

  汽车之家执行董事兼CEO杨嵩通过数据进行了佐证:2022年至2024年,汽车行业因价格内卷损失两千亿元至三千亿元收入,部分车型降价与不降价销量相差无几,反而白白损失利润。

  杨嵩认为,破解困局需降本增效与有序“出海”双管齐下。前者可通过AI技术优化营销决策;后者则需搭建全球化生态,助力**汽车在“走出去”时,可以走得更稳、更远。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执行官高翔表示,供应链脆弱、监管差异等挑战,需要全球车企联手应对,“**车企出海时,可借鉴‘全球思维 本土深耕’模式,共同构建**且有韧性的产业链。”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狄薇斯表示,中欧汽车产业合计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在绿色低碳与智能网联领域目标高度契合,“当前贸易环境复杂,更需要‘对话而非隔阂’‘透明而非保护’。”

  “ACEA正推动中欧在技术法规协调、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深化合作。”狄薇斯表示,差异不是障碍,而是互补的机遇。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