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半导体 闻泰科技“断舍离”
实体清单阴影下,面对消费电子代工订单的持续萎缩,闻泰科技用一场**的“断尾”宣告了公司战略的**转向。这家曾靠ODM(原始设计制造商业务稳居全球前列的企业,在2024年底被列入实体清单后,迅速启动了境内核心代工资产的剥离计划。历经近7个月的推进,截至2025年7月,其境内与消费电子代工相关的核心资产已基本完成交割。
另外,闻泰董事会近期的“换血”同步显出其自上而下**转型的决心。结合当下环境来看,剥离代工虽痛苦,却是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必要之举——转型求变,既是应对外部压力的主动防御、风险自救,也是对半导体产业高附加值特性的战略押注。
剥离代工业务
产品集成(代工业务曾是闻泰科技当之无愧的营收支柱。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在2023年和2024年间的产品集成业务收入分别为443.15亿元、586.09亿元(未经审计,分别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72.39%、79.46%。
2024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发布公告,将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一纸公告像是一记砸向代工业务的重锤。清单阴影下,供应商对风险的担忧急剧上升,境外物料和技术的采购渠道变得狭窄,个别供应商甚至暂停向公司供应物料;客户方面同样风声鹤唳,使得新项目订单难以承接,已有的项目订单也摇摇欲坠,随时可能流失。
某电子元器件供应链专家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是世界上**生产制造基地,效率高,成本低、能力强、基础建设好,但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局势下,涉及供应链的各个企业都会有一个漫长的时间,会有各种反复(调整。
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闻泰科技迅速开启战略自救。2024年12月30日,闻泰科技打响战略收缩**枪——公告与立讯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计划出让9家关联产品集成业务的公司股权及资产,为剥离代工业务按下“启动键”。
2025年开年,首笔交易快速落袋:1月以6.16亿元向立讯转让嘉兴永瑞、上海闻泰电子等3家公司**股权,叠加立讯需结清的10.8亿元应付款项,这笔交易合计对价达16.9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3家公司分别承担小家电生产与研发职能,在实体清单影响下已出现供应链卡壳、研发受阻等问题,交易完成后迅速完成工商变更,成为剥离进程的关键落子。
3月,闻泰科技抛出更大手笔的剥离方案:拟向立讯及其子公司出售昆明闻讯、黄石智通等5家公司全股权,以及无锡闻泰、印度闻泰等3家业务资产包,净值约为46.08亿元,这几乎囊括了其消费电子代工从生产到销售的整条核心链条。5月方案敲定,**对价43.89亿元,**以现金结算。
公告显示,截至7月12日,本次交易相关标的股权及资产的交割前置条件已满足,各项权属交割手续正有序推进。北京商报记者近期曾拨打于天眼查平台公开的闻泰科技某座机电话,接线方已经更改为“立讯”。
调整依次尘埃落定,意味着闻泰科技**斩断了与消费电子ODM业务的联系,与耕耘多年的代工业务**作别,并将**资源与精力投入到半导体赛道,完成了这场决绝的“断舍离”。
押宝半导体
决绝行动后,**传来的是转型成效初显的好消息:半导体业务,驱动了闻泰科技上半年的业绩逆转。
据悉,2025年上半年,闻泰科技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9亿—5.8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78%—317%,扣非净利润更是从去年同期亏损1.28亿元转为盈利2.6亿—3.9亿元。
其中,公司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超过8%,经营性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65%;二季度则延续一季度的增长趋势,收入、净利润同比、环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并且随着出货量的增长和成本管控能力提升,净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公司在7月举行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解释称,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相比去年同期半导体业务收入与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产品集成业务亏损幅度收窄,同时也确认并强调,随着公司重大资产出售的交割进展稳步推进,公司未来业务结构和战略**将“聚焦于半导体业务领域,成为一家经营确定性更高、可预测性更强的全球化半导体龙头公司”。
而与业务转型同步推进的,还有董事会“换血”。2025年7月,原董事长张秋红、董事董波涛等4名具有ODM背景的高管集体辞职,新引入的杨沐、庄伟、沈新佳均来自旗下安世半导体,分别在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法务合规领域拥有资深经验。
这一调整被视为“业务聚焦半导体”的治理配套,原管理层履历集中于整机代工和资本运作,而新团队成员深度参与过安世半导体的并购整合,更能把握半导体行业技术迭代快、资本密集的特性。至此,半导体领域的“专业团队”逐步接管了公司的决策**。
新的支点
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在前述电话会议上,闻泰科技方面表示,公司半导体业务的车规级产品已构建显著优势,收入占比超60%,覆盖全车中低压功率器件、逻辑与模拟IC等,车规SiC MOSFET等新品持续落地。
从区域看,上半年**区汽车业务增速超30%;日韩市场客户库存见底,新能源车推新带动需求;美洲增长平稳;欧洲地区二季度已经呈现出补库复苏迹象,库存健康度提升,叠加下半年及2026年新能源车密集上市,预计欧洲区汽车收入环比将持续增长。
产品端,中低压功率器件等在**受益于国产替代,车规级高压SiC MOS下半年起将在欧洲和**汽车客户的车载充电器中量产出货,主驱模块认证推进中,有望拉升单车价值。
对于闻泰科技的转型,有分析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强调了企业战略自主性的重要性,“在中美科技博弈常态化背景下,闻泰选择的模式和产品定位,本质是构建技术护城河。尽管短期投入不小,但长期或将在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等长周期赛道释放潜力”。
就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通过多渠道尝试与闻泰科技方面联系,但截至发稿,暂未得到回复。整体而言,半导体行业内时势考量与商业利益的博弈将长期存在,但**企业的效率优势和本土市场红利,仍是不可忽视的竞争力。这场“断尾求生”能否**蜕变为“凤凰涅槃”,资本市场正拭目以待。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