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科学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三组关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科技创新是发现新基础科学原理和技术知识的活动,通常涉及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致力于突破技术瓶颈,激活发展新动能。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成果在产业内扩散、应用和转化的活动,更多关注商业应用和市场导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紧密关联、互为支撑,二者深度融合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和基本路径。

  三大内在逻辑

  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需要置于大的历史背景下考量,充分认识两者融合的现实性、合理性、必要性,深刻把握三大内在逻辑。

  一是从历史逻辑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是推动科技与产业互动关系跃迁的关键进程。历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二者关系不断深化。**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为核心,技术突破催生机械化大生产体系,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产业规模化扩张的重要动力。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电力、内燃机等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战时体制下**集中投入军工产能配置,进一步推动这些技术创新发展,战后“军转民”技术带动消费升级与产业更新。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为代表,构建新产业生态并重塑传统产业,形成科技与产业双轮驱动模式。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汇期,新产业、新技术的大量涌现加速了二者融合。

  二是从理论逻辑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西方传统创新理论的继承与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指明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跃升的关键变量,强调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可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需要能**推动科学前进。西方学者如熊彼特、弗里曼、波特等对创新和产业发展有所阐释,但均存在理论局限。新时代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打破了传统经济学局限,更加注重系统协同、动态发展,更加突出实践性与理论性有机统一,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着力点。

  三是从实践逻辑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是**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环节。新**成立初期,依托计划体制重建科技体系,推动我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跨越。改革开放后,以开放为导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技术引进推动产业市场化与高技术化。进入21世纪,自主创新成为**战略,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奠定基础。党的**以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理念认识、推进路径、保障举措都有了根本性转变,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三大关键原则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已进行了**程度融合,但要使其更**、协调、持续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需要更科学地处理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三大关键原则。

  一是前瞻性与实践性原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胸怀大局、放眼长远,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其中,既要把握前瞻性,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置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下审视和谋划,在对接重大**战略中前瞻布局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又要把握实践性,坚持未来所向、发展所需、现实所盼,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内在规律,编制规划、推进项目、制定举措,充分体现高站位、符合本地实际。

  二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原则。企业科技创新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因此需要看准机遇,一旦研判失误,将直接影响企业命运。因此,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但着力点应是引导和服务,切实发挥好企业主体作用、市场导向作用。比如,在落实好各级已有的支持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拓展财税政策;让财税政策向信息化、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一化三新”领域倾斜等。

  三是公共性与独占性原则。当前,科研评价机制主要依据论文和专利数量,忽视了成果的技术成熟度与产业转化潜力。同时,传统的专利制度未能充分根据技术和产业特性进行差异化管理,关键技术因过长的专利保护期被“锁定”,限制了产业的扩散和协同开发,形成两头受限局面。因此,亟待有效把握公共性与独占性的关系。

  三大核心要素

  新形势下,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对统筹资源配置、强化要素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亟待发挥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的关键助力作用。

  一是资金要素。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不仅是其他资源配置和投入的基础,还决定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可持续性。资金的有效配置不仅能够支持科技研发项目的开展,还能通过投资新兴业务与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因此,推动资金的合理流动与配置,有助于形成健康良性的创新生态,为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强**支持。

  二是人才要素。在人才、科研、产业三者关系中,人才是连接科研与产业的桥梁纽带,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关键变量。大到一个区域、小到一个企业,通过引育人才做强一个产品、做大一个企业、支撑一个产业的事例不胜枚举。因此,推动人才的**发展和优化配置,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还能够增强整个社会的技术基础和产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是数据要素。进入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数据已成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扮演着战略性和基础性的新型生产要素的角色。随着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发展,数据以其可共享性、可复制性和**供给等特点,超越了传统生产要素,成为优化生产结构和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数据与科技创新结合,能够进一步发挥乘数效应,催生新的产业模式与发展动能,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涌现。

  (作者系山东省潍坊市改革发展研究**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