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六载“童”行 共益未来 恒昌公益儿童肠道重疾捐助项目二期启动

  七月迎大暑,公益护“童”心。7月22日,北京恒昌公益基金会(简称:恒昌公益携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简称:首都儿童医学**,在人民健康等主流媒体以及患儿家属的见证下,正式启动恒昌公益儿童肠道重疾捐助项目二期。

  恒昌公益与首都儿童医学**签署捐赠协议,定向捐赠人民币20万元用于救助肠道重疾患儿,为其铺就从病床到课堂的幸福之路。这场以“六载‘童’行 共益未来”为主题的爱心行动,通过共筑**协同生命防线,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拥抱加速到来的“健康**”。


恒昌公益定向捐赠首都儿童医学**人民币20万元救助肠道重疾患儿

  六载“童”行:重塑81名患儿新生

  今年6月,35岁的胡华(化名因孩子不幸身患重疾,经历了一场人生的“四季”。提起儿子小博一个多月前的求医经历,这位河南汉子在活动现场不禁数度哽咽。

  他回忆道,当带着儿子到首都儿童医学**求医被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时,孩子的伤痛和家庭的重担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面对雪片般的缴费单,这个债台高筑、仅靠送外卖维生的家庭即便掏空积蓄也凑不出百十块钱。

  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首都儿童医学**社工及时将孩子的病情及家庭情况通报给恒昌公益,并协助申请了恒昌公益儿童肠道重疾捐助项目资金。恒昌公益**时间审核并拨付善款,一举解决了孩子55%的医疗费用。

  “这笔钱不仅让孩子获得及时的救治,还保住了我们全家的希望……”胡华在现场向恒昌公益赠送了“雪中送炭施援手、恩同再造暖童心”的锦旗,并表示将尽己所能将这份温暖和关爱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这只是恒昌公益聚焦儿童肠道重疾捐助项目的一个缩影。企业的社会责任始于对每个生命的温柔注视,公益的高度也**以普通人的福祉为**。”恒昌公益副理事长朱莉女士介绍,在《“健康**2030”规划纲要》及《**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等儿童健康政策的**下,自2019年成立伊始,恒昌公益就持续深耕肠道重疾患儿救助工作。

  2020年,恒昌公益**“三轮驱动”模式,携手首都儿童医学**,推出“患儿家庭 医院机构 公益机构”三方协同救助模式,为患儿搭建体系化生命通道;2022年1月,恒昌公益还联合首都儿童医学**、人民健康发布《儿童肠道外科重疾救助公益**》,将公益转化为可复制的项目,不仅提升了救助效率,也为更多患儿及家庭带来希望;2023年,与公募机构合作,探索互联网 公益模式,持续扩大公益影响力;2024年,在巩固与首都儿童医学**合作的基础上,恒昌公益积极扩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简称:北京儿童医院,构建“一心两翼”救助体系,建成覆盖0-18岁患儿的广域救助网络。


恒昌公益儿童肠道重疾捐助项目二期启动

  “6年来,我们已成功救助81名肠道重疾患儿。其中53%为婴幼儿,包括一对蒙古族双胞胎新生儿,范围覆盖23个省或直辖市。”朱莉女士介绍,受助患儿中男孩51人占比63%,女孩30人占比37%。

  “这个救助项目已惠及我院60多名患儿,为他们推开健康之门。”首都儿童医学**社会工作部副主任丁柳女士现场发言时认为,医社患三方联动是效率与公平的保障。该机制以患儿入院登记为触发点,启动医院疾病评估与救助筛查,恒昌公益随之对符合条件的患儿介入审核,实现“医疗评估 公益救助”双轨并行,抢抓重症患儿黄金救治期。她期待,未来与恒昌公益深化合作,持续完善长效救助机制,传递人文关怀,夯实健康防线。

  人民健康总经理赵娟女士在活动致辞中表示,“我作为项目的见证者,亲眼看到恒昌公益脚踏实地探索出了一条速度与温度并存的公益新路径,这种将制度理性与人性温暖结合的模式,托起了患儿家庭幸福,也筑牢了‘健康**’的屏障。”

  这种标准化及流程化的助医模式,将个体关怀融入系统化的社会保障网络建设之中,把企业管理的方法用到了公益上,让公益行动变得更讲效率、更有章法,为**公益拓宽了更广阔的行动空间。在筛选阶段,恒昌公益联合医院前置患儿资料审核流程,通过“经济核查 医疗评估 家庭调研”方式,精准筛选帮扶对象;在**追踪环节,医疗机构实时调整并反馈**方案、康复进度,同步恒昌公益定期核对医疗开支与拨款记录,实现资金流向全流程可追溯;在复盘阶段,结合医疗效果评估与社会回访所形成的救助成效报告,为进一步优化救助标准提供了精准依据。

  数据显示,恒昌公益在2025年上半年已成功救助18名患儿,较2024年同期的12名增长50%。其中,17个家庭年收入低于6万元,平均负债3-20万元,精准覆盖弱势群体。这一扎实的民生答卷,背后承载着社会各界的认可。2025年1月,恒昌公益经北京市民政局确认,获评北京市市级社会组织3A**。不仅如此,恒昌公益自成立以来,曾先后获得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授予“助力共同富裕践行首善有我”荣誉牌匾、入选《人民网》《人民健康》“2024健康**创新实践案例”、获评部级期刊《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的“金钥匙·贡献SDG的杰出解决方案”以及北京儿童医院“**公益支持伙伴”等殊荣。

  阳光陪伴:共筑身心托举未来

  如果说恒昌公益构建“一心两翼”体系的一期捐助项目重在提供关键资金援助,那么此次启动的二期项目将致力于构建更深层的陪伴体系。2025年,恒昌公益升级救助模式,推出“阳光陪伴”计划,从疾病救助迈向**守护,打造身心共筑的长期陪伴网络。


恒昌公益理事长黄涛介绍公益项目

  恒昌公益理事长黄涛介绍,“阳光陪伴”计划是一个以患儿为**的**陪伴项目。它以公益暖光**、医疗蓝光守护、教育虹光启迪,心灵柔光**,为那些面临肠道健康挑战的患儿及其家庭,点燃充满希望的“生命之光”。

  公益暖光**。恒昌公益创新构建多元化公益矩阵,通过“恒乐捐”专项计划、“久久公益节”等主题活动,线上线下联动劝募,扩大社会参与度。2025年7月,恒昌公益同步开通“6.6元共筑优学”和“9.9元儿童肠道重疾救助”捐赠通道,将公益项目的帮扶善款,精准触达特需群体。

  医疗蓝光守护。专业协同聚力,数据印证成效。自2024年1月携手首都儿童医学**、北京儿童医院启动“一心两翼”助医体系以来,恒昌公益与两大专业医疗机构一期项目救助46人,覆盖18个省份,其中80%为0-12岁以下儿童。

  教育虹光启迪。恒昌公益联合**“云杉校园”志愿者,为患儿提供学习辅导与兴趣培养,并同步开展“书香寄未来”捐书行动,扩展患儿线下病房教室与线上资源库,让知识穿透病痛阴霾,以教育之光重塑生命成长动力。

  心灵柔光**。恒昌公益一方面积极协同第三方心理咨询机构,关注患儿及家庭的心理建设,提供专业心理疏导与情感支持;同时筹划“爱心陪伴大使”项目,以招募**患儿家庭作为志愿者,形成互助社群,积极协助驻院心理咨询师开展患儿全身心**。

  “公益66行”:让善意触手可及

  公益从不是少数人的全力以赴,而是多数人的多方奔赴。恒昌公益清醒的认识到,公益助医、助学、助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仅靠个体组织和医疗机构的力量远远不够,而需要全民共同参与和支持。

  正如《未来好企业》一书指出的那样——全球正在进入“善经济”时代,“共益”助力企业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双赢。恒昌公益的助医实践也在“三轮驱动”中持续深化价值。为了让更多群体一起加入,共创公益美好“未来”,恒昌公益以“人人可公益”为核心,发起“公益66行”全民行动倡议。倡导轻量化、可持续的公益参与机制,鼓励志愿者用“66分钟志愿服务或66元恒乐捐”等方式,打破传统公益的时长与资金限制,推动慈善事业从特殊场景走向日常生活

  “66分钟可能只是普通人玩一局游戏的时间,但也能陪住院小朋友读完3本书或者帮社区老人解决一件生活琐事;每年66元,却能给困难家庭孩子送去一套学习文具。”。恒昌公益理事长黄涛表示,我们倡导用一种低门槛、高频次的公益方式,让善意触手可及。无论是每年投入66分钟参与社区服务、医疗陪护等志愿活动,还是通过恒乐捐出66元善款,都是传递温暖的有效途径,让公益的微光照亮更多人生之路。


“公益66行”倡议揭幕

  **在现场观众的共同见证下,恒昌公益、首都儿童医学**、人民健康代表共同携手浇灌“杏树”、“云杉”、“绿树”三棵公益之树,为“公益66行”倡议揭幕。展望未来,恒昌公益将携手伙伴不断汇聚善意、**风尚,让爱心直抵人心,帮助更多群体共享公益善意,共同绘就新时代**公益事业的温暖画卷。

  (图片为恒昌公益授权使用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