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是最优解 耐心资本助力打通AI产业化“最后一公里”
人工智能无疑是2025年创投资本的核心汇聚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AI领域吸引风险投资1219亿美元,融资能力远超其他行业,占上半年风险投资总额的53%,全球资金正加速向AI领域汇集。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正成为解码这场AI科技革命与资本动向的**坐标——AI初创企业密集路演、大模型厂商加速商业化、具身智能机器人迎来落地元年。在这场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耦合中,“连接”是关键词——耐心资本成为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重要纽带,共同推动AI变革走向千行百业转型应用的新高峰。
建立“智”与“资”纽带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厅的地下一层全域链接馆,有一块专属于年轻创业者的FUTURE TECH创新孵化展区,密密麻麻排布了来自海内外200余支创立时间不足五年的企业团队展位。
年轻不代表不会被看见、不会被“看中”,这里每天都举办多场路演活动,人潮涌动,热闹程度丝毫不逊于楼上跳舞打拳的机器人展区。
展区还设立了“开放麦”区域,青年创业者拿起话筒,讲述创业背后的酸甜苦辣,几步之遥就是上海国**司旗下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设立的“未来AI会客厅”,资本与需求在这里即时对接,“智”与“资”的纽带由此建立。
记者了解到,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未来AI会客厅”活动,吸引了峰瑞资本、水木清华种子基金、成为资本、创新工场、同歌创投、厚雪资本、雅瑞资本、复**创投、云九资本、国鼎资本、**新界、云时资本、保利投资等十余家知名机构投资人聚集交流。
在7月28日上海国**司主办的“智链科创·赋能AI创新生态”专场论坛现场,上海国**司旗下上海国投先导第三批市场化子基金遴选正式启动,**关注龙头链主、CVC等领域。目前,上海国投先导已累计完成26只市场化子基金遴选,实现5.3倍的资本放大效应,领投一批链主企业。
大模型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枢纽。被业内誉为“多模态卷王”的大模型初创公司阶跃星辰,正是大模型领域细分赛道上的佼佼者。
7月25日,就在2025WAIC开**一天,阶跃星辰发布Step-3大模型,展示其在系统效率、新品适配和终端应用上的突破性进展。在发布仪式上,上海国**司与阶跃星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加强资本链接、生态建设、业务协同、应用赋能等方面深度合作。同时,上海国投还将参与阶跃星辰新一轮融资。
资本助力创新链产业链双链共舞,加速大模型商业化落地进程。阶跃星辰创始人、CEO姜大昕在发布仪式上介绍,阶跃星辰商业化推进顺畅,**布局汽车、手机、IoT设备等关键应用场景,头部客户效应显著,已覆盖超过一半头部国产手机厂商,深度合作打造手机Agent体验,并联合吉利推出AI智能座舱,实现行业内端到端语音大模型**量产上车。基于上半年的高速增长,公司将全年营业收入的目标定在10亿元。
光源资本创始人、CEO郑烜乐在2025WAIC举行期间表示,当前AI浪潮正推动全行业进入深刻变革期,而技术解决产业化应用痛点、实现商业规模化落地等关键命题,已成为关乎企业生存的时代之问。面对不确定性,“连接”是**解,要充当创新要素与实体经济的超级连接器,驱动价值车轮加速运转,光源资本将以“投准、投早、投前沿”策略,锁定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点。
具身智能机器人迎来落地元年
郑烜乐表示,在AI生产力时代大背景下,2025年上半年**AI融资额同比增长45.3%,其中具身智能赛道融资占比显著提升。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启明创投跟踪过**100多家过去两年内成立的具身智能公司,如今每周仍然能收到至少一个AI领域**学者或相关产业从业人士创业的消息,创业者对这一领域的热情可见一斑。
“我问他们,现在已有100多家做具身智能的企业,你们为什么还要做?他们往往会说,因为具身智能机器人像人,这一点像是刻在基因里,世界上没有**一种产品形态可以跟具身智能机器人相比,如此就与人类未来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周志峰说。
在7月28日启明创投举办的创业与投资论坛上,周志峰发布了“人工智能十大展望”,其中提到,具身智能机器人将率先在拣选、搬运、组装等场景实现规模化部署,积累大量机器人**视角数据与带触觉的操作数据,构建“模型-本体-场景数据”的闭环飞轮,这一飞轮将驱动大模型能力迭代,**推动通用机器人迈向大规模落地。
场景对于具身智能机器人商业化落地非常关键。周志峰认为,今年可能是具身智能机器人落地元年。“我们已经看到大量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接到订单,下半年这种情况还会继续。”周志峰告诉记者。
周志峰同时表示,虽然今年可能是具身智能机器人落地元年,但机器人执行任务的节拍和效率仍然是瓶颈问题。机器人领域公开的训练数据还远远不够,远不及支持大语言模型的数据量,数据的缺乏以及高质量数据的获取是一个难题。
它石智航创始人、CEO陈亦伦在7月28日启明创投论坛上表示,具身技术正在以越来越快、乃至指数级的进步速度在发展,“我们已经站在奇点到来的早期窗口”。
陈亦伦提到,过去一年,具身智能技术在全身控制、具身多模态大模型、端到端以及高自由度操作终端等方面实现了升级。比如,有量产潜力的高自由度灵巧手方案已出现,且正在飞速迭代,具身多模态大模型的数据尚未饱和,数据层面的Scaling Law依然存在,发展天花板很高。具身智能的顶层技术栈已趋于收敛。不过,业内人士仍在探讨如何多快好省地积累数据、端到端VLA如何具体设计等问题,尚未**达成共识。
推动科、产、融良性循环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离不开现代金融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支持。2025WAIC举行期间,中信集团举办了一场科产融创新发展论坛,力图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吴伟在上述论坛上表示,上海将在科技金融精准滴灌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大对人工智能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贷联动等业务,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服务,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流向创新土壤。
中信集团党委副书记张世昕表示,未来中信集团将以“人工智能 ”为**,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一是联合推进核心技术攻关,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二是开放自身优势场景和优质数据,推动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三是综合金融提升“股贷债保”联动供给效率和覆盖面,将全量、全维度的资金链精准嵌入产业链、创新链。四是完善内部模型风险监管、数据权限隔离和伦理治理,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进程。
中金公司也在2025WAIC举行期间举办了一场投融资发展论坛,中金公司董事长陈亮表示:“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发展,需要依托相应的科技金融体系,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他认为,作为国有金融机构,中金公**期以来依靠投资银行、私募股权等业务为包括人工智能企业在内的科技企业提供了多元化支持。未来中金公司将继续发挥“投资 投行 研究”的联动优势,与全球伙伴和社会各界一道,共同把握人工智能时代新机遇,共谋发展新未来。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