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汾酒“第一车间”落子新疆奇台 筑牢清香品质根基

  财经8月7日讯 玉露金风报素秋,又到一年丰收季。在溽暑未消、凉风渐起的夏秋之交,山西汾酒远赴五千多里之外,将“汾酒**车间”深入北纬45°大麦产区新疆奇台县,汾酒“**车间”再落新子。

  曲为酒之骨,对于清香型代表汾酒而言,大麦是制作优质大曲的主要原料。大麦酶系发达、淀粉含量适中,能够为固态发酵提供适宜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促进酒曲的发酵,还可以给酒体提供麦香味与清香味。可以说,大麦的品质**程度上决定了酒的品质。

  新疆奇台县,是****的“麦乡”,此次汾酒“**车间”选定的新疆奇台县,正是用于汾酒制曲的专用大麦制种基地。“**车间”的再度落子,是汾酒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反映了汾酒从源头把好品质关的决心。


  远赴黄金产区,锁定品质基因

  新疆奇台县地处北纬45°黄金种植带,年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全年无霜期约160天,独特的光热资源与天山雪水灌溉形成大麦生长理想环境。该地区拥有4000年耕作历史,是**认证的“大麦之乡”,产业基础深厚。

  **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郭刚刚介绍道,“奇台位于天山北麓,属中温带大陆性半荒漠干旱性气候,气候条件相对适宜的同时,光照又相当充沛,年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全年约160天的无霜期,加上雪水浇灌、肥沃的土壤……为麦类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悉,目前汾酒已在北纬36°-45°黄金种植带建成140万亩原粮基地,覆盖高粱、大麦、豌豆等核心原料。创新推行“土地备案 五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规划、供种、施肥、防治、收购,实现原粮标准化管控。

  原粮基地与酿酒专用粮的组合,确保从源头上把控品质。在酿造工艺上,汾酒传承了古法酿造技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完善,形成了独特的“清蒸二次清”工艺和地缸发酵技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酿酒工艺,在汾酒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增添更多**品质特性。

  科技赋能育种,定制酿酒"芯片"

  针对传统大麦与酿造工艺适配度不足的痛点,汾酒联合**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定向培育专用品种“汾酒大麦1号”。

  2024年,该品种在奇台完成百亩生产试验,成功经受极端风雨考验。田间测评显示麦穗饱满度、色泽等感官性状优异,产量达到预期标准。企业深度参与种源创新并主导品种命名,为行业提供了“育-种-酿”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本。

  为何要培育专用大麦?郭刚刚指出,汾酒专用制曲大麦汾酒大麦1号是由**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培育,经过汾酒集团测试认定,联合**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在新疆奇台开展示范推广的专用新品种,不仅亩产高、抗逆性强,其核心指标更精准契合优质白酒酿造需求,为后续制曲糖化及发酵过程奠定了**的原料基础。

  在行业看来,“1号”的命名不仅象征着合作的起点,更深层地揭示了产业创新模式的一种进化,即企业正从产业链末端强势迈向源头环节,成为标准制定者、上游生产的深度合作者,这是“汾酒样本”在种业振兴命题下的独**献。

  全链产业布局,构建品质生态

  在奇台基地,汾酒通过订单农业模式锁定“汾酒大麦1号”种植规模,提前支付定金保障农户收益。种植户李俊山表示:“订单模式让1300亩大麦种植吃下定心丸”。该模式既稳定原料供应,又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同时,这也是对汾酒品质的深度赋能,二者一拍即合,共同交出互利共赢的答卷。汾酒希望打造一个从优选品种、优良原料到优质产品、**品牌的完整路径。在“十五五”关键节点,以订单模式构建乡村振兴的“汾酒样板”。

  当下,站在“汾酒**车间”IP第五个年头的里程碑上,汾酒以追求品质驱动的原粮征程更显价值。正如汾酒集团**、董事长袁清茂在汾酒复兴纲领中所言,“抓好全产业链的管控,以更高标准和要求,用品质美誉度提升品牌忠诚度,是汾酒长周期发展的必然要求。未来,汾酒将继续以至诚**之心,交出品质和社会责任的双重答卷,一如既往地将至善至美的白酒奉献给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