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世界经济新格局 中国增长新机遇

  美国总统特朗普无差别挥舞“关税大棒”,不仅在美国和其贸易伙伴国的信任关系上“砸”出一道道巨大裂缝,也给处于调整期的世界经济格局“砸”出了一些新变化。

  8月5日,东盟**高金洪在出席新加坡**事务研究院主办的**7届东盟与亚洲论坛时表示,东盟各成员国正在加速市场一体化建设。与此相关,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的经济学者认为,多国开始寻找美国之外的替代出口市场,同时加强区域合作,正在从“权宜之计”转向“主动布局”,此趋势有望进一步强化。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日也报道称,一个美国之外的“全球贸易环境”正在形成。

  变化带来挑战,也创造机遇。“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在激烈**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关于今年下半年**经济怎么干,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了明确方向。**人民银行也在8月1日召开的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上要求,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化。

  短期变量改善促预期向好

  “可喜的进展”“贸易局势的缓解”“温和的增长”……一系列较为积极的表述,出现在7月29日**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的演讲中。当天,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小幅上调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报告预计,2025年和2026年世界经济将分别增长3%和3.1%,较今年4月预测值分别上调0.2和0.1个百分点。

  IMF上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是基于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这些因素包括:在美国加征关税预期下,进出口前置效应强于预期;当前美国实际关税税率低于其4月宣布的水平;美元走弱改善金融环境,为全球注入流动性;另有一些主要经济体实施了财政扩张政策。

  不过,IMF也警告,世界经济活动在**程度上因大幅加征关税预期而扭曲。今明两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仍将威胁世界经济稳定。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较高、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财政脆弱性加剧等构成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各经济体应通过构建清晰透明的贸易框架减少不确定性。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系学院讲师孔繁颖看来,IMF此次上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更多出于对多项风险因素缓解及主要经济体应对能力的再评估。

  “再评估”的过程中,“短期变量出现改善”是多位经济学者的共识。孔繁颖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分析说,整体而言,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水平出现普遍回落,就业市场表现稳健。多数**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保持在扩张区间,制造业PMI在**、韩国、越南等出口型经济体中已出现边际回暖,显示供需层面出现正向修复。“服务业已成为本轮经济复苏主引擎,缓解了制造业**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金融市场层面,孔繁颖观察到,新兴市场融资渠道重新打开,整体波动率下降、资本流动趋稳,表明全球投资者对中短期增长风险的担忧有所缓解。

  ****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姜跃春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提到,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产业化加速,带动了投资和就业,增强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短期变量改善背后,世界经济正在发生结构性变革。”姜跃春归纳了三大趋势,分别是:世界经济**向新兴市场转移,新兴技术成新增长点,以及多边合作与区域化并存。

  新兴市场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受益

  经济增长的亮点,出现在以**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相较今年4月的预测,IMF此次将**2025年经济增速上调了0.8个百分点至4.8%,上调幅度是所有经济体中**的。报告中解释“这一调整反映出,**2025年上半年经济活跃度高于先前预期,且中美实际关税显著**”。

  **海关总署8月7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货物贸易保持向上向好势头,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新兴产业发展提速。前7个月,**进出口高技术产品5.1万亿元,增长8.4%,对同期**整体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45.4%。

  “面对外部技术限制和高端零部件‘卡脖子’,很多行业加快了国产替代的进度,像新能源汽车、电池、部分电子设备,今年都出现了超预期增长。”孔繁颖观察到,在政策支持下,企业和市场不断适应新的外部环境,成为**经济韧性的重要来源。

  和IMF类似,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亚洲开发银行、美国摩根士丹利、瑞士银行等多家**机构都捕捉到**经济积极信号,在近期报告中密集上调对**经济增速的预期。

  “**经济稳健增长态势持续增强,创新活力加速释放,为世界发展贡献了最宝贵的‘确定性’。”7月31日,****部发言人郭嘉昆将**经济的“确定性”来源归纳为4个方面,分别是:经济治理的有效性,改革创新的经济底气,稳定可期的政策环境,以及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姜跃春认为,**经济频获**“信任票”,既是短期政策效果的体现,也反映了结构性改革与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他具体解释说,**采取“出口多元化”策略,对冲对美出口下降所带来的风险,今年上半年对欧盟、东盟出口增长强劲;同时,稳内需成效显著,以旧换新政策激发市场活力,聚焦绿色转型和关键领域补链强链也创造了新增长点。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观察到,正是出于对**经济前景更为积极的评估,IMF预计2025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为4.1%,较今年4月预测值上调了0.4个百分点,其中亚洲地区的经济增速显著**于其他地区。

  孔繁颖分析说,人口结构的相对优势,构成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基本面支撑。更为年轻且增长更快的人口,既为这些经济体提供了充裕劳动力,也形成了巨大消费潜力,加之《区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区域贸易协议提供的制度保障,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受益明显。

  “去美国化”或成为长期趋势

  在分析形势变化时,经济学者都提到了美元走弱,这是所谓“对等关税”政策下美国资产遭反噬的表现之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今年4月曾发文,“特朗普的贸易战正在迫使投资者远离美国”。从今年年初起,这类警告声音便**出现在美国媒体的报道之中。

  “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正呈现‘去美元化’趋势,美元占比已降至20年来**水平。”摩根士丹利在今年7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相比之下,IMF驻华**代表马歇尔·米尔斯近日在采访中表示,随着**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角色日益重要,市场将驱动人民币**使用继续增长。

  在经济学者看来,**正在迎来深化区域合作的新机遇。孔繁颖提出,在同新兴市场开展贸易与投资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人民币的使用场景,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从而为双方营造更稳定、成本更低的金融环境。

  多极化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去美国化”或成为长期趋势。美国标普公司预计,到2035年,新兴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约65%。

  中企如何应对美国经济**地位动摇带来的变化?姜跃春认为,需以“短期稳出口、中期强技术、长期优结构”为核心策略,从而在新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要充分利用窗口期巩固多元化市场格局,积极开拓东南亚、中东、非洲市场。”

  孔繁颖进一步补充说,中企需超越“只做出口”的传统模式,更加注重品牌建设、标准输出及合规管理,进而提升自身在新兴市场的综合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