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香港求学报告》:香港从内地引进人才趋势增强 数字技能已成职场刚需
财经9月13日讯 根据《QS 2024**学生调查报告》对14138名**内地意向留学生的调研,香港成为内地学生**的第二大留学目的地。
启德教育今日在京发布的《2025**香港求学报告》显示,自2024/25学年起,香港公立八大院校学士学位的非本地学生限额从原先的20%提升至40%,实际扩招人数约为3000人。
报告基于启德留学2025年入学季近九千份香港高校录取数据,系统整合了赴港求学的政策环境、教育体制、申请策略及就业前景等信息,旨在为学生及家长提供一份**、专业的“百科全书式”参考指南。
启德留学亚洲项目总监 李阳
香港非本地生年均增长率超15%
香港拥有16所经教育部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被称作“香港八大”的八所老牌公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和香港教育大学,以及其他八所私立高校:香港都会大学、香港树仁大学、珠海学院、香港演艺学院、香港恒生大学、东华学院、圣方济各大学和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
香港是全球**一个聚集了5所世界百强大学的城市,在**发布的2026 QS世界大学排名中,9所高校进入榜单,其中3所跻身全球前50,5所位列前100,6所位于前300。
香港“自资专上教育委员会”统计资料显示,自2020年以来,香港专上教育机构中的非本地学生注册人数年均增长率超过15%。到2024/25学年,非本地学生人数达到92000人。其中,授课型硕士课程的学生占比**,达到49100人(53.4%;其次是学士学位课程,有23300人(25.3%;研究院研究课程的人数为16600人(18.0%,副学士/**文凭课程的学生人数达到3000人。
香港本科课程通常为期四年,授课型硕士课程一般为一年。本科阶段每年的学费大约在20万至25万元人民币之间。硕士学费因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异,某些热门商科专业如金融、会计等,每年学费可高达35万至40万元人民币;普通商科专业如市场营销、管理等,则约为18万至25万元人民币;理工类专业如生物、化学、工程等,费用相对较低,约在15万至20万元人民币;文科和社会科学类专业,如语言学、教育学等,学费最为经济,通常在10万至18万元人民币之间。
本科招生“非本地生”限额提升
教资会数据显示,2024/25学年香港八大学士学位课程共有12386名注册在读的内地学生,其中香港理工大学内地学士生人数最多,为3235人;其次为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分别有2930名和1864名。
香港高校在内地招收本科生时,高考生是主要渠道之一。启德留学客户服务数据显示,香港高校内地招收高考生呈现显著梯队差异,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可以通过高考提前批填报志愿,分数多高于本省特控线100-150分;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考生成绩普遍超出特控线150分以上,需兼具优异英语能力和面试表现;香港理工大学主要录取超特控线100-150分的考生,属高分段学生的优选;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大学则主要面向超特控线50-80分的学生群体;香港恒生大学、树仁大学等私立院校则以本科线为基准。各梯队均重视英语成绩,申请时需结合自身分数精准定位。
另一组数据显示,在香港本科**课程体系学生录取中,A-Level课程体系占据**主导地位,占比高达68%。香港各大学对A-Level成绩的要求也呈现出清晰的层次:从录取数据来看,获得港大、中大、科大Conditional Offer的学生分数要求大多数在4A-3A*A之间,热门专业要求更高;理大、城大一般要求3B-3A;浸大、岭大、教大建议3C-3B;非八大**要求为三门E以上。整体而言,商科及理工科录取分数普遍高于人文社科,竞争更为激烈。
硕士录取以香港八大为主
在2025入学季,启德获得的近8000枚香港院校授课型硕士录取中,香港八大录取占比为93.68%,其中,港前五院校的录取占比为66.01%,港前三院校的录取占比为28.19%。具体来看,香港城市大学(23.84%和香港理工大学(13.98%是录取比例**的两所高校,其次是香港大学(12.39%与香港教育大学(11.17%。按专业大类划分,理工科的录取占比**(35.33%,其次是人文社科(32.32%,商科与经济学(30.25%。
启德留学客户服务数据显示,获得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授课型硕士录取的学生通常本科**于海外、985或211高校,均分多在85分以上,语言成绩优异(如雅思7.0以上,且多数具备相关工作、科研、竞赛或高质量实习等实践经历;获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录取者多来自海外、985或211高校,均分集中在80–89分,普遍达到雅思6.5以上,并拥有专业相关的实习、科研或竞赛背景;录取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大学及岭南大学的学生,院校背景以内地本科为主,以非985院校居多,均分普遍在80分以上,语言成绩多达到雅思6.0–6.5或同等水平。
另一组数据显示,获得香港八大以外高校授课型硕士录取的学生中,双非院校占比**,约为86%;均分分布较广,80分以下者约占40%,80分及以上者约占60%;语言成绩大多达到基本要求但分数不高,雅思6.0及以下者合计约占三分之一;超过90%的录取者拥有至少一段实习或科研经历,其中具备3至4段经历的占比**,达62%。总体而言,这类院校对学术背景的要求相对宽松,更重视学生的实践经历与综合能力。
香港从内地引进人才趋势增强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在香港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超越“东京-横滨”集群,**登顶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榜首,充分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集群在全球的代表性与充沛的创新活力。香港拥有**的科研机构、**化的人才队伍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是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
为充分发挥“一国两制”下香港专上教育的独特优势,全力推进香港成为**教育枢纽,香港政府正推行一系列措施,包括提升政府资助的专上院校非本地学生学额、增加“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名额、暂免在港就读的非本地研究生及全日制非本地本科生参与兼职工作的限制、准许非本地学生**后无条件留港24个月,以及致力发展“北都大学教育城”。
根据毕马威《2025年香港就业市场展望》报告,超过半数的**与人力资源受访者表示从内地招聘人才。65%的受访者指出,其所在机构已在香港以外的大湾区城市设有业务或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开展业务。受访者认为,创新及科技、供应链管理、医疗保健及生命科学是受惠于大湾区发展的**行业。数字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熟练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成为2025年最常提及的基本技能之一。超过一半的香港受访者表示,其所在机构在过去12个月内已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主要领域包括运营、品牌推广、销售及风险管理。
香港大学发布的《2024**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非本地**生的就业比例从2023年的48.7%上升至今年的50.8%,继续深造的比例则从44.8%下降至41.9%。74.1%的非本地**生选择在香港就业,相较于2023年的73.7%略有增加;而在内地就业的比例从2023年的4.5%上升至10.0%。在后续**深造的选择上,非本地**生留港深造的比例从2023年的44.8%大幅上升至2024年的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