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九部门: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消费领域迎来重磅利好政策。商务部等九部门9月16日对外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包括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等。

  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精品赛事

  在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方面,《政策措施》提出,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持续深化“购在**”品牌打造,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围绕贴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领域开展服务消费促进活动,培育服务消费品牌,打造服务消费热点。

  《政策措施》指出,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发展**经济,推动创新和丰富服务消费场景,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打造一批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培育一批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在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方面,《政策措施》提到,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推出一批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等领域精品创作,充分利用已有场馆,打造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剧场、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培育一批群众性文化活动和赛事品牌,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世界文化遗产、文博场馆、非遗机构、历史文化名城,挖掘传统文化IP市场价值,打造服务消费新场景。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以优质演艺、动漫、游戏、影视作品等线**量带动线下场景创新。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支持文博场馆创新办展方式,其收益可按规定用于绩效激励,根据工作成效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鼓励文博单位开放馆藏资源,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发文创、数字产品,推动市场化方式举办的各类文化展览进商场、进社区、进公园。

  《政策措施》明确,鼓励引进国外**体育赛事,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精品赛事、职业联赛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持续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乐享精彩赛事寻味中华美食”等活动,发挥体育赛事和相关活动带动效应。

  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面。加强对养老护理、家政服务、长期照护等领域从业人员培养培训,落实有关支持政策。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完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家政服务职业评价体系,引导家政企业开展岗前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技师培训等。

  地方陆续探索实施春秋假

  在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方面,《政策措施》提出,吸引更多境外人员入境消费。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范围,优化完善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签证政策和通讯、住宿、支付等便利化措施,为更多符合条件的人员签发五年多次签证。加强我国文旅资源**宣传推广,发挥美食、中医药、文物古迹等传统文化资源优势,鼓励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推出若干适合外国人的特色旅游线路。加强“留学**”品牌建设,吸引外国**学生来华学习。培育面向**的医疗、会展等市场。

  今年以来,“春秋假”成了一个热点话题。其中,《政策措施》提到,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回顾来看,今年3月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此外,2013年,**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提出,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

  2014年**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9年****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中,都提到地方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的春秋假。

  地方层面也陆续开始探索实施春秋假。据了解,今年8月以来,广东佛山、浙江舟山、湖北恩施陆续官宣,将试点或施行春秋假。

  业内专家表示,中小学设立春秋假,有利于学生减轻学业负担,多一些休息时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同时,设立春秋假,可以与家长的带薪休假联动起来,可能会安排外出旅游等,进而拉动消费。此外,各地的春秋假时间可以适当错开,这样也有利于错峰出行。同时,各地的气候条件也差异较大,春秋的概念也不太一样,设置春秋假也应该因地制宜。

  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

  在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方面,《政策措施》要求,统筹利用**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

  《政策措施》明确,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地方通过新设或纳入现有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方式,分担消费信贷风险,开展**领域消费**贴息,引导金融机构和商家合作开发适合服务消费特点的产品和服务,形成“政府补贴 金融支持 商家优惠”组合拳。

  《政策措施》还提到,综合运用货币信贷等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加大对服务消费领域经营主体信贷投放力度,合理确定**利率水平,可持续支持服务消费。支持金融机构针对服务消费经营主体特点和融资需求,创新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集聚区和相关**项目建设支持。

  《政策措施》表示,聚焦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消费领域,对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推动**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激发服务消费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