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科技、通信行业头部企业加码AIDC建设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持续演进,算力已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当下,科技、通信行业的头部企业均在不断加码AIDC(人工智能数据**建设。

  面对激增的AI算力需求,传统数据**供电、散热和物理空间等也面临挑战,架构承受压力,行业标准也待完善。在此背景下,行业企业创新与联合突破困境显得尤为重要。9月17日,在首届AIDC产业发展大会上,针对AIDC建设的系统性标准文件《AIDC基础设施规范》发布。

  **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工程师沈芷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AIDC产业在未来两三年内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行业正加速联合共探发展路径、破解行业难题,推动产业健康发展,行业空间机会也在逐步打开。”

  需求高涨下面临多重挑战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

  深企投产业研究报告显示,新型数据**智算**作为AI新基建呈现遍地开花势头,我国智能算力在总算力中所占的比重,预计将从2016年的3%提升至2025年的35%。

  而AI新基建是核心底座。Omdia电信战略分析师杨光认为,近年来,我国在智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打破传统数据**的局限,建立了集人工智能芯片、智能计算集群、高速网络为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

  政策层面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强智能算力互联互通和供需匹配,创新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运营模式,鼓励发展标准化、可扩展的算力云服务,推动智能算力供给普惠易用、经济**、绿色安全。

  **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陈大纪表示,当前AIDC产业链覆盖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算力供应与应用平台、多领域场景落地,呈现技术架构跃迁、绿色**协同、运营管理转型、交付模式革新、全球资源优化五大特点。

  与此同时,AIDC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全球计算联盟(GCC理事长金海认为,AIDC建设面临“热、电、空间”挑战,以及标准缺失、建设周期长导致的“AI等机房”困境。

  头部企业加速攻坚

  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5年**智算**市场规模将达到1356亿元。天风证券表示,2025年或成为**AI基础设施竞赛元年以及应用开花结果之年。

  面对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科技、通信行业的头部企业与产业链多家上市公司已经加快AIDC建设。

  京东云计算有限公司数据**基础设施总经理王国君表示,京东云在华北、华东共布局4个自建数据**,总机柜量达2.2万架。与此同时,行业数据**交付压力越来越大,目前交付时间为3到4个月,需要进一步提质增效。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算力平台部运营总监张晶认为,为应对复杂算力集群的系统挑战,科大讯飞在机房设计、高密供电与散热、快速部署及绿色节能等方面已开展系统性部署。

  **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正打造“N X”智算**布局,目前已建成2个**节点和12个区域节点,并融入自研“九天”大模型体系。公司以大规模训练资源为基础,优化成本结构,构建高速网络互联体系,提升多卡训练效率。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董事、ICT BG CEO杨超斌表示,AIDC是智算时代关键基础设施,随着AI算力规模与芯片功率的快速提升,液冷数据**正成为AIDC的必然选择。面对当前液冷机房建设的挑战,需要协同产业链,加快液冷机房的产品化与标准化,加速AIDC的部署与使用,共同推动AI产业发展。

  基础设施标准化与产品化被行业视作应对AIDC挑战的重要路径。**电子工程设计院总经理夏连鲲表示,AI新基建参与者应推进产品模块化、模块标准化、楼宇弹性化。他认为,预制模块化AIDC和算力“出海”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力**,需行业共建者联合产业链推动长远发展。

  华为集群计算总经理朱照生提出,通过土建与大机电先行、推进小机电标准化与产品化,实现算力设备快速部署与算力设备零等待,展现出华为在液冷工程化交付方面的实践经验。

  标准制定是推动AIDC**、互联互通的关键基础。全球计算联盟(GCC秘书处CTO苗福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正值AI应用爆发阶段,未来2到3年AIDC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超过40%。算力任务调度与平台搭建成为重中之重。面对产业困难与质量把控挑战,全球计算联盟将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标准规范,推动AIDC高质量建设与全局优化,为**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背景下构建坚实算力根基提供关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