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压降不良资产 筑牢风险屏障

  日前,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以下简称“银登**”发布《不良**转让业务年度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披露了我国不良**转让业务的**情况。《报告》显示,我国金融业总体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在加大信贷赋能实体经济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宽渠道压降不良资产,提升信贷资产质量。

  加大政策**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余额3.4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减少24亿元;商业银行不良**率1.49%,较一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为15.58%,较一季度末上升0.30个百分点。

  **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在资产规模扩大的同时,银行业经营稳健,通过加大不良资产处置,**不良率下降,加上政府积极支持银行业补充资本等,共同推动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提升。这不仅增强了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有助于银行业稳健经营、对冲不良资产风险,也为银行业扩大**投放、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空间。

  《报告》显示,2024年处置不良资产3.8万亿元。去年以来,我国持续加大宏观政策**,经济运行回升向好,银行业金融机构**领域金融风险得到有序化解,但一些领域由于个别金融机构盲目追求规模效应,依旧面临不良资产挑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安全**的金融基础设施,统一金融市场登记托管、结算清算规则制度,建立风险早期纠正硬约束制度,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业内人士认为,管理部门统筹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高度重视金融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监管规则,持续推动拓宽银行机构资本补充渠道、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强化信贷风险管控,促进了相关机构规范经营发展。

  深化转让试点

  今年,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 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引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挥特色功能,更好地服务化解金融和实体经济风险。

  随着不良**转让试点业务持续深化,市场机构参与积极性逐渐提高。《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共有337家机构在银登**开立1004个业务账户,广泛覆盖**批和第二批试点机构。

  参与者结构进一步优化,更多类型的市场机构在2024年开始深度参与个人不良**转让业务,其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个贷不良领域的布局明显提速。

  中信金融资产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高度重视个贷不良资产市场,通过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不断提升业务经营质效。截至目前,中信金融资产已累计收购超百亿元个贷不良债权,收购范围覆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在支持金融机构化解风险的同时,积极助力个体信用修复,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总的来看,2024年个人不良**批量转让业务有序进行,行业发展也呈现出积极的特点。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专家、主任曾刚认为,个人不良**批量转让业务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出让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股份制银行占比下降,而国有大行、城商行和消金公司规模快速增长。市场集中度明显**,交易更趋活跃,多轮竞价模式成为主流,平均每笔交易吸引近5家意向受让方,促进了价格形成机制优化。另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加速入场,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形成良性互补,共同推动个贷不良资产市场健康发展,为金融风险化解和信用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对公不良**批量转让业务也初现规模,行业不良资产处置效率逐步提升。《报告》显示,共有17家资产管理公司成功受让批量对公业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受让批量对公业务的主要力量。

  “对公业务转让渠道更加公开透明,操作流程日趋规范,为银行机构提供了有效的风险出清通道,也为资产管理公司拓展了业务空间,促进了不良资产市场的深化发展,形成了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市场格局。”曾刚说。

  完善市场建设

  展望未来,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压力依然存在,但不良资产转让业务有望持续向纵深发展。

  从近年来不良资产出让方结构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加快参与不良资产转让业务。相较于大型银行,中小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的任务更艰巨,其资本实力、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不良资产叠加更易引发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商业化转型以来,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行业发展不断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立足功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化解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风险等方面发挥专业特长,做好风险兜底工作。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平阳农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温作宣建议,银行应不断健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等机制。比如,通过建立不良资产运行处置机制,从流程上予以标准化、合法化,实现服务效能与抗风险水平双提升;提前启动风险预警,通过对信贷资产持续监测,并及时提出相应的风险预警和处置方法,夯实风险源头防控底线。

  当前,商业银行需合理布局信贷投放,强化贷后管理服务,以压降不良信贷滋生的风险。同时,还需持续完善不良**转让市场建设,加快完善行业发展机制,有效应对和做好不良资产的消化及处置。

  曾刚认为,当前不良资产转让市场仍面临多重挑战。个贷方面,资产标准化程度不足,债务人信息不对称,催收成本高、效率低,估值定价困难,缺乏统一标准,价格博弈激烈;对公方面,资产复杂度高,涉及多层债权债务关系,抵质押物处置周期长、变现困难。

  针对不良资产转让业务发展,未来应采取**度举措。曾刚建议,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权责界定,简化**程序,同时构建统一规范的资产评估体系,提高定价合理性;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数字化转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效率。通过这些措施,可有效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金融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娄飞鹏认为,扎牢商业银行防风险藩篱,要通过内外部协同发力,不但有助于信贷资金良性循环,而且能够提升信贷资产质量,筑牢化解不良资产的风险屏障。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