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城市存量空间大有可为
自然资源部近日审议通过了《城市存量空间盘活优化规划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填补了城市存量空间如何编制规划的技术标准空白。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7%,城镇开发边界内70%以上是存量空间。城市存量空间盘活优化包含闲置土地处置、低效用地再开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旧城镇改造、旧厂房改造、旧村改造、历史文化保护与活化利用等。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谢海霞说,未来存量空间盘活优化将进一步从城市范围拓展至国土空间全域范围,特别是将结合正在推进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城乡各类空间资源。
她表示,城市内部存量空间的盘活优化,本质上是城市空间、权力与利益的再分配,较以往的大规模增量扩张具有权利关系复杂、空间环境多样和实施主体多元的特征,不仅是空间利用形式的改变,更是经济社会结构的重构。单一的专项规划难以应对,需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整体协同转型。
据了解,《指南》强化了规划目标分层有效传导机制,通过建立并强化逐级传导、层层统筹的机制,可以使项目的生成与实施更好地符合规划意图,同时也能守住底线要求。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徐明前表示,上海将城市更新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坚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并在“总体规划—单元规划—详细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城市更新相关要求。
过去,因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规划可能存在实施之时即是修改之日及刚性有余、弹性不足等问题。此次《指南》实行动态编制,以应对存量提质增效阶段项目面广点散、推动周期长的特点。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副主任杨浚表示,为实现动态编制,北京将原来折叠起来的规划在时间维度拉开并在深化过程中根据更新治理需求精准匹配空间要素资源,引导实现要素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
此外,《指南》建立了分类修改详细规划的动态维护机制。通过明确各类调整适用情形,同时将成果纳入“一张图”系统,实现审批结果的全域协同与实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