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正在制定金融机构碳核算标准
“从全球碳市场发展经验来看,金融部门参与碳市场建设有助于活跃碳市场交易,提高碳定价效率,防范价格过度波动风险。”9月24日,**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在2025年**碳市场大会上表示。
陆磊表示,碳市场是形成碳定价的重要基础制度,合理碳价能够有效引导资源配置。**人民银行作为金融管理部门,支持碳市场健康发展责无旁贷。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人民银行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超1.38万亿元,**绿色**余额已达42.4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2.2万亿元,均位居全球前列。
近年来,**人民银行结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和碳市场发展,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为实现“双碳”目标、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具体来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陆磊表示,应更多考虑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等因素。**人民银行已开展将气候环境因素纳入宏观分析的研究探索,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在完善可持续金融标准体系方面,今年6月,**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制定发布了《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统一各类绿色金融产品的界定标准。陆磊表示,**人民银行还牵头研制**行业的转型金融标准,组织有条件、有意愿的地区开展试点,引导金融机构为高排放领域低碳转型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欧盟和新加坡联合发布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鼓励各类主体基于目录开发金融产品,促进跨境绿色金融投融资发展。
在完善金融机构可持续信息披露框架方面,陆磊表示,目前,**人民银行正在制定金融机构碳核算标准,修订金融机构可持续信息披露指南,强化金融机构有序开展碳核算并披露可持续信息要求。
在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方面,**人民银行持续完善绿色金融统计和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据陆磊介绍,在上海,**人民银行**开展了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扩容试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领域发展,加快推动上海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推进中小微企业信息披露试点及环境污染责任险。
在组织开展气候风险评估与压力测试方面,陆磊说,**人民银行已组织对24家银行及部分行业地区开展了气候相关金融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为制定宏观审慎政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