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A股并购重组审核节奏加快 电子信息制造业整合更趋活跃

  9月5日,上交所发布公告称,将于9月12日审议沪硅产业重组事宜。这将是今年上交所**5次并购重组审议会议,从中折射出A股市场并购重组审核提速之势。

  而日前,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组整合再添政策动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合理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等,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来自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企业,已是A股市场重大资产重组的“常客”。上海证券报记者关注到,今年以来,A股重组审核节奏明显加快,沪深交易所共有21单重组项目过会,高于2024年全年的14家。其中,富乐德、芯联集成等电子产业链企业,围绕产业逻辑推进的并购重组,成为市场的**性案例。

  有投行人士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表示,近段时间以来,重大资产重组审核提速的趋势较为明显,这也是市场前期积极的并购态势“落地”的表现。而电子信息制造业内在的产业整合动力较强,此次《方案》的具体支持措施,有望为产业并购提供更为便利的环境,行业的并购热潮预计将持续涌动。

  年内21单重组项目过会

  近日,上交所重组委召开2025年**4次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对华海诚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申请进行了审议。华海诚科拟收购衡所华威,二者均为半导体芯片封装材料行业的**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根据上交所重组委发布的审议会议结果公告,本次交易符合重组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华海诚科是重组过会的**一例。据统计,今年沪深两市重组过会数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审核提速趋势较为明显。截至9月5日,年内沪深两市共有21单重组项目成功过会,高于2024年全年的14单。上会项目中,仅罗博特科遭遇了“暂缓审议”(后二次上会获得通过,其余项目均顺利过会。

  从节奏上看,上交所近期进一步加快了重组审核的进度,单是8月便举行了五次重组委审核会议,共有5单项目通过审议。国联民生证券保荐人吴超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交易所在重大资产重组审核上的确有提速的趋势,8月这一趋势更为明显。

  在他看来,交易所今年在新增受理的同时,去年受理的存量项目在今年也陆续上会,这是积极推进并购“落地”的态势。

  谈及审核提速的意义,有投行人士分析称,这对于提高并购成功率至关重要,因为并购本身谈判、尽调周期较长,一旦审核周期过长,交易双方可能会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改主意”。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并购审核效率提升,有两方面的推动力:一是监管审核理念在发生转变,更加聚焦于并购交易本身的合理性与信息披露,对各类交易模式及标的规范性的包容性明显提高;二是二级市场的活跃度提高,带动并购市场整体回暖,重大资产重组的申请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倒逼并购审核提速。“审得慢就会拖延交易节奏,成为并购的阻碍力。”王骥跃说。

  从数据上看,沪深交易所年内受理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数量明显增加。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统计,截至9月5日,年内沪市共受理26单重大资产重组项目,2024年则是14单;深市共受理23单重大资产重组项目,2024年则是11单。

  电子信息产业并购火热

  在具体项目的推进上,哪类交易更容易获得监管的“首肯”?

  吴超认为,这要从交易双方的质地、交易本身等多方面因素考量。例如,若收购方为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具备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那么进行适当规模的并购通常会较为迅速。同样,如果标的公司资质优良、资产清晰、结构相对简单,也会显著加快交易进程。此外,央国企因风险管理机制较为成熟,其重大资产重组的项目推进起来往往会更**。

  从行业上来看,已过会项目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企业“出场率”相对较高。例如,富乐德收购江苏富乐华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芯联集成购买芯联越州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72.33%股权等。

  为何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并购热情如此高涨?

  一名来自集成电路企业的高管向上海证券报记者分析称,行业具有高壁垒与模块化特征,内在的整合动力较为突出,既需要通过纵向并购打通上下游,也需要横向并购整合同类企业,以扩大规模并提升市场竞争力。“以模拟芯片行业为例,头部公司可能有五六万种产品,存在众多细分品类,所以一家公司自研所有产品不太现实,只有依靠不断地并购整合。”

  二级市场的活跃表现,也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并购活动提供了有利环境。吴超认为,在市场向好时,企业更倾向于开展并购行为。进一步而言,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并购整合更为密集,也与**战略有关,尤其是相关产业链对于自主可控的重视。

  此次《方案》提出,鼓励企业合理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等,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展望后市,电子信息制造业有望迎来更包容的政策环境,企业并购活动将随之更加踊跃。

  在王骥跃看来,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并购活跃与否,其主要逻辑还是在于产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上述政策的鼓励,更多是提供更为便利的制度环境、**硬性门槛,从而**交易阻力。

  相较于许多已进入红海阶段的行业,电子信息制造业仍处于需求扩张期,后续增长潜力颇为可观。基于此,吴超预计,电子信息制造业并购交易如此密集,并非短期的“昙花一现”,而是未来将持续深化推进的产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