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迎年度“大考” 监管启动2025年券商分类评价工作
近日,**证券报记者从业内获悉,监管部门近期已启动2025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工作。记者从多家券商处了解到,目前各机构已完成自评底稿的报送工作。
据悉,本次评价共覆盖107家券商。根据2025年8月**修订发布的《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及配套文件《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与标准》,自评底稿的报送内容和要求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工作底稿加减分项明确划定
多年来,券商年度分类评价自评已形成一套清晰的量化指标体系。据券商人士介绍,自评工作底稿内容主要分为加分项和扣分项两部分。其中,加分项指标共17项,涵盖了券商上一年度各主营业务收入在行业中的排名、上一年度自营投资中权益类资产的占比、代理销售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增量、净利润及净资产收益率排名、信息技术投入情况、风控指标的达标情况等多个维度。此外,券商上一年度文化建设实践评估结果、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以及回购、分红情况等亦在加分项之列。
扣分项则**关注券商的资本充足水平、公司治理与合规管理、**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信息技术管理情况、客户权益保护、信息披露质量以及受到监管部门或自律组织的处罚情况等。此外,券商员工及高管薪酬发放情况、**集合资产管理产品出资的股票质押融出资金规模及违约规模等亦在扣分项之列。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监管要求,评价期内因反**等问题被其他政府部门采取行政处罚措施的情况,需注明处罚类型及金额、受罚对象名称、受罚时间及事由等具体情况。
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评价作为《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修订发布后的“首评”,受到业界高度关注。
8月22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的决定》,将《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更名为《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并作多项重要修订。此次修订是券商分类评级制度自2009年实施以来的第四次调整,距上一次修订相隔五年。
新规取消了“营业收入”的加分项,提升ROE加分力度,并将细分主业加分的覆盖面从前20名扩大到前30名,还新增了权益类投资等加分专项指标,突出扶优限劣和支持中小券商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的监管导向。同时,新规对重大违法违规的公司直接下调评价结果,也提高了“**罚”扣分分值,不过对主动纠错、开展先行赔付的券商,可适当减少扣分分值。
华泰证券认为,本次修订引导券商坚持集约型的发展方向、提升经营效率,在取消营业总收入的加分指标、提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加分力度的同时,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适当提升部分加分指标的覆盖面,引导中小机构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
作为证券行业的监管“指挥棒”,分类评价将从风控指标标准、监管资源分配、业务牌照申请、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等方面影响券商经营发展。本次修订延续扶优限劣的监管思路,行业马太效应有望延续。
招商证券认为,新规之下,业务均衡、成本优势突出的头部券商和具备差异化发展及特色化经营潜力的中小券商有望优先受益。对于头部券商而言,营收加分取消削弱了其规模优势,如何凭借雄厚资本实力和综合牌照优势**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战略领域,同时实现维持高评级、监管资源分配和功能性发挥之间的良性循环,将成为头部券商经营的重要课题。而对于中小券商而言,业务规模对于分类评价加分的桎梏得以松绑,发力细分业务冲击行业前列或通过精细化的费用管控提高ROE,有望获得更高评价。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近年来,受同质化竞争加剧、业务费率下行等因素影响,上市券商ROE水平处于低位。此次修订有望加速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小机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