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水利部:预计“十四五”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超5.4万亿元

  “2022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迈上万亿元大台阶并连续3年突破历史纪录,2024年达13529亿元,预计‘十四五’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超5.4万亿元,是‘十三五’的1.6倍。”水利部部长李国英9月2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水利发展取得新成效,建成世界规模**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加快构建,为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作出了新贡献。下一步,水利部门将在**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十五五”工作,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十四五”末**水网覆盖率预计达80.3%

  李国英介绍,我国建设了一大批水源工程、调水工程、灌区工程,预计“十四五”末**水网覆盖率达80.3%,耕地灌溉面积达10.9亿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为**重大战略实施、粮食稳产丰收、城乡居民安居乐业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在我国经济总量连跨大台阶、粮食产量连年丰收的情况下,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2024年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17.7%和23.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十三五”末的0.565提高到0.58。

  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李国英表示,“十四五”以来,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加快优化。截至2024年底,我国共建成水库9.5万座、大中型调水工程200项、大中型灌区6924处、堤防31.8万公里,形成了世界上规模**、功能**、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在水旱灾害防御方面,“十四五”以来,洪涝灾害损失占**生产总值的比例由“十三五”的0.28%下降至0.18%。

  在河湖生态环境面貌方面,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断流百年的京杭大运河、断流27年的西辽河、断流26年的永定河等一批河流**贯通,**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8.6%,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14万个,河湖面貌发生新变化。海河流域30条断流的河流恢复流动,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较“十三五”末分别回升3.29米和7.67米,102眼干涸的泉眼实现复涌。预计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4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3%。

  系统谋划推进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

  李国英表示,“十四五”以来,水利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和“高保真”数字流场模拟数学模型系统加快建立,安全大坝、生态大坝、智能大坝和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深入开展。构建财政资金、金融信贷、社会资本共同发力的水利投融资新格局,“十四五”前4年年均使用非财政资金3957亿元,是“十三五”的2.3倍。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发行、跨省域用水权交易、多种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实现新突破并乘势推进。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未来趋势,也是发展方向。”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张祥伟表示,“十四五”以来,水利部门系统谋划推进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也就是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水利工程,有效赋能流域防洪、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等业务应用,强化了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成为推动水利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在推进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中,水利部**抓监测感知、数学模型建设和业务应用。

  在监测感知方面,“十四五”以来,加快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大力提升对水利物理对象的透彻感知能力,为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监测防控和数字孪生水利体系构建和运行提供动态实时信息支持。

  在数学模型方面,立足数字孪生水利体系精准映射、虚实交互、实现“四预”功能。水利部加快构建“高保真”数字流场模拟数学模型系统,实现业务“正向-逆向-正向”推演应用,为水旱灾害防御和流域水工程统一联合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在业务应用方面,坚持从实际需求出发,以效用为导向,推进覆盖各项业务应用的各层级数字孪生平台建设。目前,**大江大河洪水预见期从3天延长到10天,为成功抵御珠江流域北江1915年以来**洪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等提供了**支撑。实现对****河湖268个生态流量控制断面监测预警。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实时反映工程性态、动态优化调度,为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