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PFIC非手术靶向药物上市 用于治疗≥6月龄患儿瘙痒
财经9月30日讯 日前,****且**获批**PFIC的非手术靶向**奥德昔巴特正式上市,该药于2024年12月经**药监局批准用于**≥6月龄PFIC患者瘙痒。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是一类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大约5万到10万新生儿中有1个患儿,2018年已被列入《**批罕见病目录》。”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传染感染科主任及肝病科主任王建设表示,患者多在新生儿期或1岁以内发病,临床表现包括黄疸、瘙痒、血清胆汁酸(SBA值升高、吸收不良和**不良,其中“进行性”指的是该病持续发展,随着病情加重,**会导致肝脏损坏、肝衰竭,甚至需要肝移植。
据介绍,在PFIC的诸多症状中,瘙痒是最困扰患儿和家长的症状之一。王建设主任表示,这种痒和普通皮肤病不一样,患者皮肤表面通常无明显异常,它是从身体内往外的痒。“PFIC患者由于胆汁形成或**通路障碍,导致致痒原这些物质积聚在血液中,**神经引起全身性瘙痒。”
诊断难是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面临的**个难题。王建设主任介绍,目前结合症状以及基因检测结果可以有效的确诊疾病。“通常来说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三周就可以消退,如果超时还没有消退,还伴随**发黄或**变白以及胆红素升高的情况,就要考虑可能是胆汁淤积症。在临床实践中,如果排除了胆道闭锁以及一些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就可以考虑遗传性家族胆汁淤积症的可能,此时就会建议患者做基因检测。”
根据致病基因不同,PFIC目前已经有13种分型,分别为ATP8B1、ABCB11、ABCB4、TJP2、NR1H4及MYO5B等基因突变导致。作为**遗传性肝病诊断领域的先行者,王建设主任一直在探索PFIC的更多分型,“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些基因都筛出来,一方面是为了**更精准;另一方面是为了预防新的患儿出生确诊后,如果夫妇双方希望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就可以通过辅助生殖或产前检查技术,避免重蹈覆辙。”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虽然是罕见病,但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并不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王建设主任表示,对于PFIC的**,目前主要**手段都聚焦于发病的关键环节。奥德昔巴特的原理就是阻断肠肝循环,正常人肝脏排出的胆汁酸有95%会在肠道中被重新吸收,实现循环利用,这样人体每天只需补充约5%的胆汁酸即可。但对于胆汁淤积症患者而言,胆汁酸从肝细胞**胆管的过程大多出现障碍,导致胆酸淤积在肝脏内,进而进入血液。好不容易排出的胆汁酸又有95%被重新吸收,这无疑加重了肝脏**胆酸的负担。“奥德昔巴特是回肠胆汁酸转运体(IBAT抑制剂,可以通过阻断肠道循环,使排出的胆汁酸大部分通过**排出体外,从而减少体内胆汁酸池,**其毒性。”
目前,以王建设主任为代表的**肝病医生,正在逐步加深对PFIC的认知。而他也希望将这一成果分享给更多基层医生。“希望所有的医生能够了解PFIC,新生儿黄疸很多,但如果出现PFIC的症状,我们的医生、患者,可以更快的转诊到上**医院,少走弯路。”
面对PFIC患者的未来,王建设主任认为,每位PFIC患者的轻重程度都不一样,较轻的患者服药后可以**缓解,一直都保持得非常好。“长期持续的观察、不断更新的**,是延长PFIC病人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
据悉,此前该药已被纳入3个省市惠民保**特药目录及11个省市惠民保海外特药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