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险为假期安全保驾护航
国庆、中秋双节已至,**旅游市场热度还在不断攀升,家庭游、远途游成为主流。与此同时,旅游保险的关注度和购买量也随之水涨船高,成为人们出行前的“必选项”。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保险公司和地方文旅部门的创新探索,正在不断丰富旅游险的内涵和外延,让大众出游更安心。
旅游险的走红,源于其价格适中和保障**。记者在多家互联网保险平台上发现,旅游险大多按天计算,保费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却能覆盖意外身故、意外伤残、紧急医疗、医疗运送与送返等责任。有游客坦言:出门在外,谁都不敢保证万无一失,尤其是带着老人孩子旅行,提前买份旅游险,就像随身带了把“保护伞”。
目前,从产品端来看,**人保等多家保险企业已在**范围内推出境内外旅游险产品,并不断根据场景优化责任范围。在新疆喀什,当地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与人保财险合作,率先推出了“安心游”项目,为所有进入景区的游客统一投保、政府买单。游客无需额外花费,就能获得意外伤害、医疗救助、财产损失等保障。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保险即时启动,确保游客在**时间得到救助和赔付。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赢得游客口碑,更成为旅游业与保险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喀什地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米尔艾合麦提江·艾克拜尔介绍,“安心游”项目的初衷是让游客无论在帕米尔高原观冰川,还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感受胡杨林,都能玩得放心、游得安心。与之配套的“安全岛”建设,也在喀什古城、香妃园等**景区落地,配备专业急救人员和设施,形成了“移动急救站”。这些措施大大提升了游客的安全感,也树立了喀什旅游的新品牌形象。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旅游险虽好,购买时仍需避开“坑”。一些产品在责任免除条款中明确,不赔偿中暑、高原反应、食物中毒等情况,还有的险种不涵盖潜水、跳伞、攀岩等高风险运动,如果游客在旅途中尝试这些活动,就需要额外购买专业的户外运动险。因此,专家提醒,消费者在投保前必须认真阅读条款,结合目的地和行程合理选择。
从市场端来看,旅游险产品正在向差异化和精细化发展。境内游、境外游、自驾游、户外探险等,都有相应的险种可选。例如,境外旅游险通常涵盖医疗运送等责任,避免游客在海外就医时因费用过高而难以承受;而自驾游意外险则**保障道路交通事故风险,符合自驾游群体的需求。业内人士认为,旅游险不再是简单的“锦上添花”,而是越来越多游客出行计划中的“必备清单”。
随着旅游热情高涨,保险行业也在积极引导消费者提升风险意识。人保财险新疆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尹东起表示,旅游险不仅是赔付工具,更是风险管理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保险机构能够提前识别游客集中区域的安全隐患,并为景区提供风险评估和防控建议,实现“事前预防”和“事后保障”的有机结合。这种保险与文旅部门、景区多方协作的模式,正在**逐步推广。
“旅游业是拉动消费的重要支柱,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米尔艾合麦提江·艾克拜尔认为,政府与保险公司的合作,让安全保障体系更加立体,也让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不断提升。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喀什地区累计接待游客1423.75万人次,同比增长141.48%,实现旅游收入103.98亿元,同比增长124.13%。“安心游”保险和“安全岛”项目为这一成绩提供了**支撑。
在出境游复苏的背景下,旅游险的重要性更为明显。境外就医费用高昂,且存在语言障碍和理赔难度,一旦游客在外遭遇意外,往往束手无策。而旅游险附带的紧急救援服务,能帮助游客**时间获得医疗和法律援助,避免陷入困境。一些互联网平台也提示消费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是否附加行李丢失、机票酒店取消等责任,以增强旅行保障的完整性。
整体而言,旅游险的普及反映了公众风险意识的提升,也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人保财险在喀什的探索,到各大保险公司不断升级产品设计,再到文旅部门搭建公共安**络,旅游险正逐渐成为假日经济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出行平安,也为“诗和远方”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保障。假期已至,保险专家提醒广大游客:出门在外,安全**是**位。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