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强迈上新台阶
**总书记指出,“**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我们能不能如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总书记在**科技大会上发出了向科技强国挺进的总动员。在党**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
“这5年,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说。
科技投入持续增加。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世界**。
基础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2024年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70%。高水平**期刊论文数量和**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
“我们坚持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两条腿’走路,不断强化平台基地与学科体系建设,持续壮大基础研究的高水平人才队伍。”科技部副部长龙腾介绍,我国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由2021年的47.2万人年增长到2023年的57.5万人年。2024年,我国高被引科学家达到1405人次,比2021年增长了50%,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
“十四五”期间,我国**综合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指数世界排名从2020年的**4位提升到2024年的**0位。
“排名位次的提升,说明**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增强,意味着以**科技创新**和区域科技创新**为**的区域创新能力的整体跃升,表明我国向世界科技强国迈出了坚实步伐。”**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统计与区域创新研究所所长玄兆辉说。
创新链产业链加速融合
这5年,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8%;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飞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特高压输变电世界**,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
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2024年,524家**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占上榜企业比重为26.2%,较2020年增加4.8个百分点。
截至今年6月份,我国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3件;全球1523家独角兽企业中我国有343家,居世界第二位。玄兆辉表示,“丰富的科技创新成果为企业创新注入发展活力,提供了发展动能”。
“十四五”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达6.8万亿元,是2020年的2.4倍。
这样的高速增长,得益于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科技部副部长邱勇说,“2020年开始,我们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共40家单位在3年试点期内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等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累计达120.9亿元,比试点前3年增长126.5%,带动28个省份近700家单位开展省级赋权试点。2022年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带动17个省份开展改革实践,探索更加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这些试点形成的经验做法,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如今,我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规模增加到8000亿元,再**利率**至1.5%,支持范围更大、**利率更低。在政策引导下,截至今年6月底,科技型中小企业**余额达3.46万亿元,同比增长22.9%,增速比各项**高16.1个百分点。
**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
新型**制优势彰显
这5年,科技管理体制实现重塑,新型**制优势充分彰显。**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方面统筹,央地协同、部门联动进一步加强。
围绕**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十四五”期间我国布局建设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天眼”发现了超千颗脉冲星,远超其他**发现数的总和,为探索宇宙奥秘贡献了**力量。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散裂中子源解决了大型装备无损检测的难题。在支撑产业创新方面,通过核聚变、光源等设施的建设,推动了超导产业发展壮大。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中,**占24席,数量全球最多。“区域科技创新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部副部长林新说,“十四五”以来,**不断加强区域统筹、央地协同,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形成**一盘棋。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和区域科技创新**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其他地区的**进步,从而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玄兆辉说,建设科技强国所面临的**竞争将日益激烈,面对的风险挑战将更加复杂。为此,需要继续坚定信心,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投入结构,加大对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活动投入的比重,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源头活水。
“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0年时间,未来5年是**关键的攻坚期。”阴和俊表示,“十五五”时期,将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坚持“四个面向”,发挥新型**制优势,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营造世界**的创新环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建成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