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十四五”】不仅“有学上”更能“上好学”
【决胜“十四五”】
“作为家长,很早就想过买房让孩子读名校,没想到这几年,全区所有区管公办学校组建成多个教育集团,**教师相互流动,校际差异明显越来越小,也不用为了孩子择校特地‘折腾’了。”江西南昌西湖区居民周钰哲是一位“二孩家长”,孩子面临幼升小,他坦言,这些年来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缓解了家长们的焦虑。
“通过‘优质校 新建校’‘优质校 薄弱校’的组合,老校焕发新生机,新校实现高起点。”西湖区教体局党委委员黄丽介绍,依托探索先试点单法人集团孵化经验,再推广多法人联动模式的“西湖路径”,到2022年,全区区属公办学校在**范围内实现集团化全覆盖,构建起“15分钟优质教育圈”。
西湖区家长的“释然”,是“十四五”期间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的缩影。这五年,在迈向教育强国的征程上,教育的“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不断增强,越来越优质的教育资源覆盖城乡,“触手可及”;实现“家门口就有好学校”,不再遥远。
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以美育美”过程性评价如何提**生内驱力?“系统思维、行为转化、环境浸润”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实现?“AI助教”在中考复习阶段如何更好运用?围绕这些问题,密云水库中学教师与北京十三中、房山青龙湖中学同行在8月底举行的“城乡手拉手”教育教学年会上共同切磋研讨。
北京密云区教委主任杨福军告诉记者,2023年,密云区被教育部认定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资源统筹,不断优化学校布局、深化推动集团化办学,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我们通过用好市级资源,深化优质学校结对共建。密云区中小学与市区优质学校100%‘手拉手’结对,共同发展。”
“2021年,**有2895个区县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在此基础上,‘十四五’期间着力推动优质均衡,截至2024年底已有246个区县实现了优质均衡。各地通过集团化办学、骨干教师交流、对口帮扶等措施,大幅缩小校际差距,让薄弱学校也有好老师。”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说。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郅庭瑾认为,“十四五”期间教育资源扩容超越了“补齐短板”层面,呈现出“优质”与“覆盖”并重的结构性特征。“以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校际联盟等创新模式为核心,打破了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间的组织壁垒,名校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师资管理、校园文化等‘软资源’实现流动、再生与共享,实现了覆盖效率的倍增。”
接受优质高层次教育,机会选项更丰富
“之前就关注到芜职大,今年了解到学校升本了,就**时间报考了。这个专业我非常喜欢,希望在校多学技术,**找份好工作!”来自安徽蚌埠的李冉是芜湖职业技术大学自动化技术与应用专业的新生。该校今年首批开设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智能建造工程等6个职业本科专业。
五年来,我国新增63所职业本科院校,52所普通高校开设了职业本科专业。据统计公报,2024年职业本科招生10.96万人,在校生达40.68万人。普职融通通道加速构建,职校生通过“职教高考”读本科路径已打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向更广大群体“敞开门”。
“五年来,**高校增加27所,高校总数达178所、在校生达320.3万人。”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自锋介绍,“十四五”时期,**本科院校由57所增加至62所,冠名“大学”的高校增加至13所,填补了艺术、体育类本科学校的科类空白,弥补了部分省辖市本科学校的区域空白。“五年来,通过超常规专项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建设和7所高校‘双**’创建已呈现厚积薄发之势。”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到现在的60.8%,提高了一倍多,进入**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这两年,我们有序实施优质高校本科生招生扩容计划,使更多学生进入高水平大学;继续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考生实施**高校专项招生计划,累计录取123.5万人,促进了区域和城乡入学机会公平。”
教育数字化建设打通“广覆盖”快车道
对深圳市宝安区宝民小学的学生们而言,语文课本里的《琥珀》已然“活”了起来——老师们拓展运用**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用思维导图、模拟动画呈现琥珀形成的气象、地壳运动条件,用句式练习等资源让学生通过改写仿写体会作者语言表达,平台里的互动游戏还可以实现“知识大冒险”……
怀进鹏介绍,我国已建成覆盖200多个**和地区、1.7亿多学习者、世界规模**而且高质量的智慧教育平台,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今年发布了《**智慧教育**》,在世界引起积极反响,还推出了**终身学习教育平台,服务学习型社会构建。
在湖北,数智教育“两平台一**”正在构建,开发上线数字资源210万个,汇聚数据4亿余条,服务师生超过1100万人次;在河北,7300余节优质科普课程通过智慧教育平台输送,精准覆盖4200余所农村学校,惠及百万乡村学子;在海南,中小学智慧教育基础环境建设项目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计划投入经费3.7亿元,建设6500间多媒体教室、500间学生信息技术教室、650间教师教研备课室。
“‘互联网 教育’的战略性推进,使优质课程、名师讲座、虚拟实验等资源得以低成本、高速度地覆盖城乡。这不仅是技术赋能,更是一场深刻的教育生态变革。”郅庭瑾认为,将数字化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捷径”和“快车道”,以**级平台建设统一标准、汇聚**资源,避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了高起点、广覆盖的跨越式发展。
“‘十四五’的实践证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核心在于通过系统性改革,实现教育生态的优化。未来需要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推动外延式的‘结构性扩容’转向内涵式的‘优质均衡深化’,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有质量、有温度的教育。”郅庭瑾总结道。
李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