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主义成公募高质量发展必答题 长盛基金积极探索新路径
财经10月13日讯 对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公募基金而言,长期主义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在今年5月份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长期”成为高频词。该方案强化对基金长期投资行为的引导,将“**强化长周期考核”“聚焦长期回报”纳入核心改革方向,督促行业机构牢固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实现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
从**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日前发布的公募基金市场数据看,截至2025年8月末,公募基金总规模首度突破36万亿元大关,达到36.25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规模迭创新高的背后,是亿万投资者的信任托付,更需要公募基金公司恪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信义义务,锚定长期主义穿越周期,持续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所谓“种一棵树**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投资的本质在于洞察企业内在价值而非预测市场波动,而企业的长期价值需要时间深刻打磨和沉淀。公募基金公司也需要风物长宜放眼量,淡化短期波动,守得云开见月明,耐得住寂寞,方有收获。
但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之路并非一番坦途,仍面临行业分化加剧等挑战。中小基金公司如何破题?《行动方案》中也明确建议“制定中小基金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方案,支持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长盛基金认为,中小基金公司或可积极拥抱行业的创新与变革,借力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通过差异化的策略寻找突破点。
具体看来,首先,在组织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形成“团队稳定 长期激励”的治理架构,适应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其次,打造智能化综合投研支持平台,形成**平台与**人才的“双优”良性互动与循环,构筑核心竞争优势;第三,丰富和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资产配置能力,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第四,积极拓展多元化的销售网络,包括直销渠道的数字化转型,第三方平台的深度绑定,客户的精细化服务等,提高市场覆盖率和客户触达率;此外,中小基金公司或可利用金融科技助力公司业务转型与价值提升,并为投研、市场等前台业务提供强大数据支撑与决策辅助。
作为公募基金行业一员,长盛基金围绕“专业理财造福百姓”这一企业使命,自成立以来就秉承客户为本的理念,以长期主义为锚点,摒弃短期逐利思维,让长期主义成为公司行稳致远的核心驱动力。长盛基金所坚守的长期主义体现在产品开发及前瞻布局、投研能力建设、业务发展、经营管理、客户陪伴和服务等各个层面,同时在时代变革中保持与时俱进的步伐。目前长盛正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长盛之道”,积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之力。
“科技金融”方面,深耕厚积科技投资能力,持续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投资力度,引导资金流向关键产业。“绿色金融”方面,长盛基金将可持续投资战略纳入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研究部门定期依据中证ESG评级梳理持仓个股,针对ESG评级低的重仓股,组织研究员与基金经理深入分析风险及调整策略。“普惠金融”方面,长盛基金潜心打磨投研内功,不断提升公司投研、风控、产品、客户服务等全业务链条的能力建设,持续优化产品和客户体验。“养老金融”领域,长盛基金作为首批获得**社保基金管理**的六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以长期投资、稳健投资、责任投资为投资准则,谨慎开展各类社保组合的投资,致力于管好百姓养老钱。“数字金融”方面,长盛基金持续建设O45新交易系统,加快上线反**系统大数据版,新建适配国产化改造的大数据平台,为后续业务搭建基础。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长盛基金仍将以长期主义为**,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与投资者共绘公募高质量发展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