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新玩家渐次入场创新产品线持续推进
近年来突飞猛进的ETF市场,还在吸引更多基金公司入场布局。从业内**动向看,部分以主动权益投资见长的头部基金公司,近期也开始发力布局ETF。与此同时,ETF产品线持续丰富,今年以来首批科创债ETF、科创综指ETF等相继推出。
随着新玩家的接连入场、新产品的持续推出,ETF也迎来发展新阶段。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ETF生态圈正朝着智能化、个性化、**率方向演进。
新玩家入场主动权益大机构发力
多家以主动权益投资见长的基金公司,近期纷纷发力ETF业务。
**证监会官网显示,9月25日,兴证全球基金上报了公司首只ETF——兴证全球沪深300质量ETF。9月29日,交银施罗德基金上报了交银施罗德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 ETF。梳理可见,这是交银施罗德基金时隔14年重启ETF产品线,目前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共有两只ETF,分别是交银施罗德上证180公司治理ETF,该ETF成立于2009年9月25日,另一只是交银施罗德深证300价值ETF,成立于2011年9月22日。
从兴证全球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的ETF布局策略看,均避开热门赛道,聚焦细分领域寻求先发优势。具体来看:兴证全球沪深300质量ETF跟踪沪深300质量指数,该指数于今年3月发布。交银施罗德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 ETF跟踪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指数,该指数于今年6月发布。
除上述两家基金公司外,长城基金也在今年“杀入”ETF赛道。6月5日,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100 ETF成立,这也是长城基金旗下首只ETF。
从当前ETF竞争格局来看,共有57家基金管理人布局ETF,行业马太效应显著。截至10月10日,15家基金管理人的ETF管理规模超千亿元,合计达4.95万亿元,占**场总规模的近九成。其中,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ETF管理规模均在8500亿元以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逾10家基金管理人旗下ETF规模不足10亿元。
新产品涌现创新品类持续推出
在新玩家持续入场的同时,ETF产品线也在不断增加。
从权益类ETF来看,无论是宽基ETF产品,还是行业主题ETF产品,今年以来均大幅扩容。具体来看,今年以来首批上证580 ETF、首批科创综指ETF、首批国证通用航空产业ETF等相继推出,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的配置工具。
以科创综指ETF为例,其与科创50 ETF、科创100 ETF、科创200 ETF等共同组成科创板宽基ETF体系。今年2月,首批科创综指ETF成立,截至10月10日,科创综指ETF数量增至22只,规模合计超百亿元。
债券ETF同样快速发展。今年1月,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相继成立。7月,首批10只科创债ETF成立。9月,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集中成立。上述债券ETF上市后备受青睐,规模大幅增长。
ETF将继续迎来新品。据了解,多家基金公司正在筹备股债恒定ETF的上报工作。今年以来,股债恒定指数密集发布。5月,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中证A500交易所股债恒定比例指数系列、中证现金流交易所股债恒定比例指数系列和中证红利低波交易所股债恒定比例指数系列,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业绩比较基准与投资标的。每个系列均采用恒定比例进行股债资产配置,为投资者提供具有不同股债配置比例的资产配置工具。
“指数化投资不等同于被动管理。ETF作为指数基金,其投资价值由指数价值决定。公募基金公司可通过推出更多融入主动价值的创新产品和策略,努力在ETF框架下实现超额收益,更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华夏基金副董事长李一梅曾公开表示。
新阶段已来 ETF生态圈持续完善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随着ETF规模的快速攀升,其发展进入新阶段,生态圈正在进一步完善,提供资产配置解决方案将成为行业新的竞争焦点。
“ETF的本质是工具,过去行业更多聚焦于产品数量扩容,未来须以场景化为导向,提供‘产品 策略 服务’的一体化方案。”在李一梅看来,基金公司要深度融合前沿技术与业务全链条,驱动产品创新、效率提升和服务升级。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财富管理研究**发布的《**ETF系列研究报告》认为,产品矩阵升级方面,可以拓展ETF底层资产类别,推出更多创新型ETF产品,更好满足投资者对风险管理和收益稳定性的需求。同时,为投资者提供公开、可比、低门槛的信息服务平台,并借助AI等工具,建立更有效的投资者教育生态。
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