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生物制造进入产业化加速关键期

  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代表,我国生物制造已进入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加速的关键阶段,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赛道。从全球看,据预测,2050年生物制造有望创造30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占全球制造业的1/3,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焦点。

  在日前举行的2025**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上,清华大学党委**、副校长王宏伟表示,生物制造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具备**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潜力,将带来重构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替代传统天然产物的获取方式、颠覆传统农业的种养模式等一系列重大变革。

  壮大产业规模

  “生物制造已经成为我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谭天伟表示,生物制造指以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利用生物体,包括酶和微生物细胞,结合工程学原理进行产品规模化生产。生物制造横跨很多行业,在医药、农业、食品、化工、材料中都可以得到应用。

  生物制造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次把生物制造作为未来产业正式提出。近年来,我国生物制造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集群不断发展,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已经成为全球生物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何亚琼表示,**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正稳健前行,产业总规模已近1万亿元人民币,发酵产能占全球的70%以上,一批有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逐步成长壮大。

  湖南常德是**重要的生物酶制剂、甾体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生产出口基地,近些年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常德市35家合成生物制造企业实现产值125亿元。今年1月至8月生物制造产业产值增长24.01%,利尔生物、鸿健生物、引航生物等**企业产值分别增长103.9%、101.1%、48.3%,跑出了产业发展“加速度”。

  “我们坚持以开放促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要素保障,为企业发展、人才创业和科研合作提供优质服务和广阔舞台,进一步聚焦生物制造前沿方向,推动技术、项目、资本向常德优势区域聚集。”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说。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生物制造正成为大国博弈的制高点。发展生物制造,对于发展生物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生命健康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预计未来二三十年,“生物制造 ”将和“互联网 ”一样,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业格局,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强化创新驱动

  创新正成为生物制造产业的重要驱动力。此次论坛上,科技创新、产业培育、要素保障、战略合作四大类24个项目集中签约;湖南省合成生物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委员会、微生物改造技术****实验室常德研发基地正式成立;清华大学学生常德实习实践试点项目、“生物制造未来人才种子计划”系列科普活动同步启动……从技术平台到人才培育,一系列创新要素加速汇聚,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释放更大潜能。

  **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生物制造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应进一步深入交流、凝聚共识,共同探讨生物制造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路径,为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如何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构建了“创新链—产业链”无缝衔接的闭环系统。以**重大需求和产业瓶颈为导向,依托多学科交叉前沿技术进行源头创新,并通过灵活的成果转化机制孵化企业,**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实体产品。

  据介绍,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陈国强团队从新疆艾丁湖极端环境中分离出Halomonas(盐单胞菌属,历时多年自主研发专用基因编辑工具,实现对该菌的精准代谢通路设计,打破欧美在生物材料领域生产菌种的专利封锁。

  目前团队已开发数十种产品,在北京建成千吨级PHA(聚羟基脂肪酸酯开放发酵生产线,成为全球量产PHA类型**的生产线;在湖北宜昌落地一期年产1万吨、二期3万吨的PHA生产线项目,**投产后产能将占全球产量的一半,成为世界**PHA生产基地,生产成本从每吨5万元降至3万元,实现从基础研究原创概念到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跨越。

  “细胞工厂”概念逐步落地,智能化生产探索步伐加快;AI加速融入生物制造研发与生产环节,改变传统创新思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为生物制造注入新的发展动能,助力提升研发效率、**试错成本、实现智能化决策与精准化生产,一个更加智能、**、绿色的生物制造新时代正加速到来。

  推动协同发展

  何亚琼表示,生物制造在我国产业板块里已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也要看到,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高质量数据和算法模型有待提升、中试服务平台体系建设需要完善等。

  针对上述挑战,近期**遴选发布了16项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应用典型案例,组织开展了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生物制造中试平台遴选发布,高性能生物反应器揭榜挂帅等工作。

  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离不开更多耐心资本注入。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吴赴清介绍,在**,生物制造企业获得资本支持的热度越来越高,2025年单笔上亿元的融资比2024年有明显增加。此外,近5年,100家主要生物制造企业累计申请专利数量达到13680件,占历史总申请量的52.2%。

  随着生物制造被列为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多地纷纷加快布局、竞相发力,生物制造正成为各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例如,今年8月,海南印发《海南省关于进一步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持续加大创新药械研发支持力度,继续支持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构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错位联动发展空间布局。今年1月,广东省发布《广东省加快建设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生物制造产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2035年迈上万亿元台阶,基本建成****、世界知名的生物制造产业高地。

  王宏伟表示,当前,我国生物制造领域已进入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加速的关键阶段,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要素配置水平,构建友好应用环境。各方应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

  何亚琼介绍,**将强化政策供给,做好生物制造顶层设计;突出创新**,构建生物制造产业协同创新机制,突破关键装备、关键设备、关键技术;推进新成果在应用场景方面的先行先试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用、金协同发力,共建生物制造产业生态。

  “未来,新成果在应用场景方面的先行先试成果转化是最需要突破的。各地应因地制宜发展生物制造,做好生物制造顶层设计,以及生物制造政策供给等工作。”何亚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