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医保基金安全需久久为功
通过法律的刚性约束、技术的精准赋能、机制的持续优化以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守护,切实管好、用好医保基金,让医保制度持续、稳定、公平地惠及每一位参保人,守护好千家万户的健康与希望。
一款药品两种价格,用医保卡支付高于现金支付,这种定点药店设置“阴阳价格”的行为将被严查——据10月12日《工人日报》报道,近日,**医保局印发通知,将加强对定点零售药店药品“阴阳价格”的监测处置。
所谓“阴阳价格”(歧视性价格,即**相同的药品销售给医保患者的价格高于非参保患者。通知指出,定点药店通过向参保患者高价售药牟利行为涉嫌价格欺诈,同时违背了定点药店医保服务协议中“不得对医保参保人员实行不公平、歧视性价格”的管理要求,应予严肃核查处置。
可以说,设置“阴阳价格”不仅扰乱了药品市场的秩序,也增加了基金支出,损害每一位守法缴费人的利益。严查这类行为不仅是对医保公信力的**维护,也是守护群众“看病钱”“救命钱”的必要举措。
近年来,随着医保制度的普及,医保基金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骗保手段日益隐蔽且多样化。连日来,**医保局连续曝光了两批个人骗取医保基金典型案例,涉及倒卖医保药品、“回流药”交易、冒名就医、**票据、重复报销等行为。这些行为不仅让医保基金“跑冒滴漏”,也让真正需要帮助的患者可能失去应有的保障。
欺**保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直接损害了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医保基金是全体参保人共同缴纳的“互助金”,本应服务于全体参保人员,但欺**保行为让部分人通过不正当手段挤占了不属于其的资源,损害了制度的公平性。同时,它削弱了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医保基金的使用必须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但骗保行为导致基金浪费,增加了医保制度的运行压力。另外,它**了医保制度的公信力。当参保人发现医保基金被滥用,甚至自己也成为受害者时,对制度的信任会打折扣,这将对制度的长远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类似欺**保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有诸多复杂原因,包括部分医药机构和参保人法律意识淡薄,对医保基金的公共属性认识不足,将医保视为可以随意利用的资源;骗保手段日益隐蔽化、团伙化,传统的监管方式难以覆盖所有风险点,等等。
医保基金是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每一分都关乎民生福祉与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守好这笔钱不仅是对参保**益的保护,更是对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近年来,**医保局以“零容忍”态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击欺**保行为。从持续推进飞行检查,到利用大数据筛查异常数据,再到推广药品追溯码,**医保局通过技术手段和制度创新,着力构建全流程、全领域的监管体系。仅今年上半年,**就检查了33.5万家定点医药机构,追回医保基金161.3亿元。与此同时,医保局还加强了与**、法院等部门的协作,对欺**保行为形成强大震慑力。
守护医保基金的安全,需久久为功。要进一步完善医保法律法规,加大对骗保行为的惩处力度;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缩短医保基金结算周期,减少相关方的成本压力;加强医保政策宣传,提升参保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鼓励社会监督,完善举报奖励机制,让每个人都成为医保基金的守护者。
医保基金关乎国计民生。对欺**保行为“零容忍”,是政府的责任,也应是全社会的共识。通过法律的刚性约束、技术的精准赋能、机制的持续优化以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守护,切实管好、用好医保基金,让医保制度持续、稳定、公平地惠及每一位参保人,守护好千家万户的健康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