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场航空吞吐量将达1.6亿人次以上
在“十四五”与“十五五”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北京**交往**功能建设迈上新台阶。10月14日,北京市在“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晒出“成绩单”:过去五年成功服务保障15场**主场**活动,累计接待国宾等重要外宾近2万人次;在新发布的《**交往**城市指数》中位列全球第六。“十五五”期间,北京将瞄准“1.6亿航空旅客吞吐量”等目标,全方位强化**航空枢纽能级,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特色**交往**。
**朋友圈持续扩容
“十四五”时期,北京**交往**功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市委外办市政府外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冯剑介绍,过去五年,北京以首善标准成功服务保障了15场**主场**和重大国事活动,累计接待国宾和重要外宾近2万人次。
在元首**服务保障方面,北京在****元首**综合服务保障机制,持续擦亮“北京服务”金字招牌,并建设了包含456个接待点位的“参访北京”外事接待资源体系。
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果**。冯剑列举了一系列数据:2024年北京“双枢纽”**及地区航点数量达120个;北京口岸全年入出境外籍人员485万人次,同比增长125%;在京登记落户**组织数量增至127家,较“十三五”末增长32%;在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271家,外资企业总量超3.5万家。
**“朋友圈”不断扩大。冯剑表示:“市区两级**友好(交流城市增至287个”,北京市荣获2024年“**友好城市杰出贡献奖”。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的民间主体累计达26家。
城市**化环境显著提升。冯剑强调,通过出台《北京城市**化服务工作方案》、设立“北京服务”机场服务点、发布“BEIJING PASS”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公共场所外语标识准确率超过99%”,外籍人士在京便利性持续提升。
从交通枢纽到**交往门户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来现余在总结“十四五”时期成就时指出:“**交往**是北京‘四个**’城市战略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都核心功能。作为服务**交往**的重要载体,‘十四五’期间,北京**航空枢纽**门户开放**功能进一步强化,实现了从交通枢纽到**交往门户的跨越。”
在服务**总体**方面,北京市始终坚持首善标准,与****深化协作,充分发挥“****”“新**”作用。来现余介绍:“圆满完成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一带一路’**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北京冬奥会等10余场**主场**、重大国事活动和文体赛事的服务保障任务。”
在航线网络建设方面,“十四五”期间,北京两场已构建形成通达五洲的航线网络体系。来现余用数据说明成就:“通达64个**(和地区的120余个航点,航线覆盖广度****。2024年,北京两场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1.17亿人次,创历史新高,居**第二、全球第五。货邮吞吐量达到176.95万吨,同比增长30.11%,高于**平均水平10.91个百分点。”
在融入**战略方面,北京积极打造空中丝绸之路核心枢纽。目前,北京通往“一带一路”共建**的航点达70个、航线94条,航点数量与航线密度均位居**城市**。同时,支持在京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共建**航空枢纽建设,“累计为项目所在国创造上万个就业岗位”。
在促进经贸发展方面,航空枢纽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十四五”以来,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1%,2024年达到3515亿元。大兴机场综保区在2024年发展绩效评估中综合排名较上一年度上升47位,排名增幅居****。
明确航空枢纽建设具体路径
展望“十五五”,市发展改革委明确了航空枢纽建设的具体路径。来现余表示,“我们将积极协调**、海关总署、**移民局、首都机场集团以及相关航空公司等相关单位,围绕北京航空枢纽建设,将加快推进四项工作”。
首要任务是持续强化北京两场枢纽功能。来现余提出了明确的量化目标:“力争到2030年,北京两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6亿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达到250万吨以上。”这将进一步落实北京全方位门户复合型**航空枢纽的功能定位。
在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方面,来现余表示:“加快推进首都机场提质增效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综合保障能力。积极推动大兴机场卫星厅项目早日开工,满足目标年容量保障需求。”同时继续完善两场地面集疏运体系建设。
冯剑从更宏观的层面阐述了“十五五”时期**交往**功能建设的五大聚焦方向:更加注重服务****交往、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彰显大国首都**风范、统筹发展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