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银行:养老金融“工笔画”描绘“暖意夕阳红”
在济南老年**学齐鲁银行历城分校的“银发公益课堂”上,一场关于“新型AI**”的讲座让学员谢女士印象深刻。她没想到,几天后学到的知识就派上了用场。面对视频中“儿子”焦急的汇款请求,她想起课堂上的提醒,在银行柜员耐心劝导下及时核实,成功避免了一场精心设计的**。“现在**手段防不胜防,齐鲁银行真是让我受益了!作为老年人真要多学习学习。”谢女士的感慨,道出了许多老年人的心声。这一幕,正是齐鲁银行用金融笔墨,在“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中写下的具象而温暖的注脚。
细节之处见真章,金融服务浸润“齐鲁温度”
养老金融,并非高高在上的金融产品堆砌,它首先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关怀。在齐鲁银行,这种关怀化作了无数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细节,如同涓涓细流,浸润着老年客户的心田。
谢女士的经历,正是齐鲁银行构建安全金融环境的一个缩影。作为济南老年**学齐鲁银行历城分校的特色课程,“银发公益课堂”由业务骨干利用休息时间志愿授课,将防范电信**、识别非法金融广告等知识,转化为老年朋友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语言。仅历城中支就已举办此类讲座三十余次,将金融安全的种子深深植根于老人们心中。
安全守护之外,是无所不在的便利考量。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更换社保卡是个麻烦事,不仅要跑腿,更担心换了卡号后,原有的水电煤、养老金等自动扣款业务会中断。齐鲁银行在山东省内**社保“同号换卡”服务,让老年客户在短短10个工作日内,就能拿到账户功能无缝衔接的新卡,解决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老年人对金融安全与便利的核心诉求。
从线上到线下,适老服务无处不在。齐鲁银行创新推出手机银行“简爱版”,界面字体明显放大,养老金查询、专属理财等核心功能被聚合在首页,让老年人从“不会用、不敢用”变为“轻松用、喜欢用”。在线下,被授予历城区**“养老金融示范网点”的山大北路支行,从无障碍通道、爱心窗口,到老花镜、血压仪等便民设施,再到每月养老金发放日的“爱心早班车”……这些举措让银行不是一个冰冷的交易场所,而是一个有温度、可依赖的社区邻里**。这种“温度”,正在齐鲁银行不断扩大的服务网络中深化浸润。
从“养老”到“享老”,金融赋能构筑全周期幸福生态
如果说贴心服务是养老金融的“软实力”,那么专业的产品设计与生态化布局,则是支撑老年人从“养老”迈向“享老”的“硬支撑”。
养老金是许多老年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齐鲁银行扎实做好济南市20余万老年客户的养老代发工作,年代发金额已超过70亿元。这一笔笔准时到账的养老金,是千家万户安稳生活的基石。与此同时,其服务触角不断延伸,聊城、泰安、滨州、东营四地分行陆续获批当地社保卡发卡**,让养老金融服务惠及更广阔的群体,目前全行服务社保客户已突破110万户。
为了让老年人的“钱袋子”既能保平安,又能稳增值,齐鲁银行积极拓展养老财富管理的广度。他们推出“福”系列专属养老理财产品,以低认购起点、多期限可选的特点,精准匹配老年人稳健、灵活的理财需求,产品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
超越传统的存贷汇,齐鲁银行正打造一个“金融 ”的生态圈。从开展社保卡支付优惠,到举办“齐鲁银行杯”乐龄舞蹈大赛,再到在**成立41家“老年**学分校”,金融与文化、消费、健康等领域正在深度融合,共同编织成一张以老年客户为**的幸福生活网络,让金融服务真正融入生活,赋能“享老”新篇章。
擘画“三年行动”,以市民银行担当书写养老金融大文章
面对加速老龄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齐鲁银行以更具前瞻性的视野,擘画未来蓝图。该行印发了《齐鲁银行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这标志着其养老金融服务从“多点开花”进入了“系统推进”的新阶段。该方案围绕“加大适老金融产品供给”“推广数字化客群经营模式”“加快网点硬件服务改造”“提升适老化软服务能力”等维度,规划了清晰的行动路径。
据介绍,齐鲁银行将全力构建一个更加综合化、生态化的服务体系。在养老金金融领域,将持续深化与社保部门的合作,并提供更丰富的养老财富规划产品。在养老服务金融方面,将利用大数据精准识别老年客户需求,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同时,持续推进“邻里”主题特色适老化网点的改造,让每一个基层网点都成为社区养老服务的温暖支点。
作为扎根泉城的“市民银行”,让金融惠老触手可及已融入齐鲁银行的发展基因。从一份份沉甸甸的养老金,到一张张带着温度的同号社保卡;从一堂挽救了财产的**课,到一场绽放风采的舞蹈大赛……齐鲁银行正以金融为笔,以服务为墨,以“工笔画”的严谨笔法与精致匠心,描绘新时代“**夕阳红”的温暖长卷。
王擎宇